2243
走进萧山
/col/col1302841/index.html
萧山概况
杭州市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杭州市东北部、杭州市区南部偏东,是杭州大都市强区。萧山不仅山水秀丽,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更有8000年人类文明史,可远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跨湖桥文化。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杭州市钱塘区,以原江干区的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和杭州市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钱塘区的行政区域,调整后萧山区由12个镇、15个街道调整为12个镇、10个街道,区域面积998平方千米,政府驻地不变。
历史沿革
地域物产
方言风俗
行政区域·人口
文化与历史
萧山党史
丨
诗词掌故
丨
风俗文化
丨
特色博物馆
丨
萧山方言
丨
非物质文化
丨
文物古迹
丨
湘湖印象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萧山
拨乱反正与恢复发展
萧山道中作
赠萧山彭少府
题萧山庙
钱币里面掌故多
萧山长河的来氏传说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念奴娇
萧山
萧山祗园寺
瑞鹤仙
儿时 过年趣事
香糟青螺胜江鲜
杀年猪记忆
凭栏远望的家
茶博会开幕 萧山馆“泡茶机”吸眼球
央广多频道播出楼塔细十番曲乐
“分龙节” 救火队大比武
端午节
美女坝的前世今生
缕缕纱线纺真情,万年红牌红满天
印纹陶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中国水利博物馆
萧山博物馆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萧山抗战纪念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杭州农家博物苑
映雪庐艺术馆简介
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简介
现代萧山话传统代词系统的弱化倾向
词汇选录(其他用语)
词汇选录(情态用语)
词汇选录(称呼用语)
词汇选录(生活用语)
歇 后 语
谚语
词汇选录(天时用语)
方言字音选录
萧山方言简介
非常农水,勾践复国的另一把利剑
传承国家级非遗 楼塔“童子军”将绍剧唱上央视
全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外开放
山海协作又结硕果 茅湾里陶瓷艺术馆开馆
萧绍运河:萧山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首批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萧山入选两项
楼塔——细十番,流淌千年的江南丝竹
南宋官窑,重现八百年前的美丽
西施与临浦,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关联
金雕银刻,当雕刻遇上富贵
从遗址被发掘到文化被命名
渔浦拾忆:昔日文书
西江塘:30公里长堤永保萧绍民众安乐
蔡东藩故居:见证“演义”大师晚年生活
6000年前,义桥就有先民居住 新坝遗址发掘结...
机床起源于跨湖桥文化
[杭州日报] 一个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
览亭远眺
湘水绕碧山
毛奇龄与湘湖
句践在湘湖
杨时筑湖
“到此岂可无诗”的渔浦
“莼之诗”的隐逸趣味
护湖功臣魏骥
湘湖与湘师
杨岐佛心
萧山名片
萧山之最
丨
萧山精神
丨
萧山名人
丨
萧山特产
丨
萧山故事
围垦面积全国最大
国内最大的潮水——钱塘江大潮
国内最早的独木舟遗迹——跨湖桥遗址
瓜沥荣膺“中国花边之乡”
《浙江之最大辞典》编著完成
鲁冠球成功之路 为何能走这么远
陈永告:围垦新盐民的十年晒盐路
赵爱香:围垦工地上的“花木兰”
寿世庆:见证围垦滩涂上的新村落成长
钟世杰:萧山围垦的“土办法”挺管用
陈静:一线采访见证围垦精神
冯永连:茅草屋里带班的沙地老师
陈光裕:围垦,不简单、不容易、不能忘
马伯荣:挑起500公斤水泥赢了一盒饭
虞荣仁:15万人心中有同一个目标
舒子原:祖国装在心 服务重在行
陈妙林:做企业没有终点
施加农:萧山文物的守护者
冯耀忠:探寻毫厘之间的艺术之美
沈传林:公益路上永不停步
徐海蛟:从独臂少年到世界冠军
朱重庆:航民村的“领航人”
邱建林:敢想敢拼 专注发展实业
张千里:行摄路上的“千里马”
胡岳法:放不下的“凤凰梦”
萧山萝卜干
萧山花边
萧山霉干菜
萧山杨梅
三黄鸡
南宋官窑瓷
莼菜罐头
一个水利工程师眼中的围垦
湘湖 因为他们有了不朽风骨
唯有城河回澜桥 至今犹忆陈如松
盛良:把事情做得再好一点
信访科科长的一天
医疗帮扶路上的“夫妻档”
台风天里的生命接力
“邮管家”让快递监管数字化
我和我的祖国
萧山试点签证便利化服务
经济发展
工信经济
农业发展
国内贸易
对外经济
城市建设
财政金融
社会建设
教育
科技
文体
卫计
人社
社会
萧山数据
统计公报
统计年鉴
统计月报
统计工作
数据浙江
萧山旅游
会展节庆
旅游景点
乡村野趣
宾馆酒店
餐馆美食
旅游商品
图说萧山
萧山新貌
丨
老城旧颜
丨
围垦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