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记忆

发布日期:2024-02-08 09: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年三十夜吃一顿,正月初一穿一新”“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我孩时家乡流传的一句头口语。过去,虽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过年是令人期盼的一件事。特别是对孩子来讲,一年到头有丰盛的年夜饭可吃,有新衣服可穿,还有压岁钱可拿。对大人们来说,“过年也是过难”,既要年终结账,也为置办年货而发愁。近年很多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去被视为过年重头戏的杀年猪等习俗,也变得小众,而我对杀年猪的习俗和壮观场面还记忆犹新。

以前,每年春节来临,老家的乡亲们就忙着杀年猪,每当腊月廿四到廿八,大队就组织屠夫集中开始杀年猪。我的家乡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有600多户人家,24个生产小队。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因此,杀年猪的任务较重,我二外公是村里有名的杀猪师傅,平时村里的杀猪卖肉由他负责,但到杀年猪时,村里分成四个片,组建8个屠宰组,起早贪黑杀年猪,二外公是其中的一个屠宰组,有时父亲也会去帮抲猪脚。杀猪是一项技术活,用力有窍门,要配备一套专门的杀猪工具。用实木做成的杀猪凳,很结实,用多了,杀猪凳变得很光滑、透亮,还有推猪毛的杀猪桶,全都是用杉木做成的,屠刀等杀猪用的大小刀具装在箩筐里有好几把。

在那个“穷惯了”的年代,杀猪是件大事喜事。那被宠养了一年的肥猪,到了杀年猪之时,也会意识到大事不好,拼命地在圈里跑动挣扎,但还是在“嘎哩嘎哩”的叫声中被五花大绑着抬上了那条宽宽的板凳。有人倒上几大桶刚刚烧滚的开水,把猪烫好,刮净猪毛。

杀猪的场面很壮观,男女老少围拢一大圈看热闹,直到完成整个流程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们更是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因为平时难得吃上一次猪肉,家里杀了一头猪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干燥的嘴巴也是油光光的。左邻右舍也不急着离开,刚刚帮着杀完猪后,客气的主人会送一些猪肝、猪肺给邻居。那时,在老家杀猪,除了过年,也有办婚礼喜宴用的。

在我小时候,我老家差不多家家户户养猪,一般人家每年饲养两头,多的养三至四头,因为饲料和圈养场地限制,一般人家不敢多养,小猪大多是放养的。我家也养猪,起初,猪圈搭着老屋阶沿,后来专门建造了一间养猪的小屋。

那时,粮食紧俏,农民饭也吃不饱,很少有剩菜剩饭,喂猪的饲料主要是草料为主,但也用些米糠作饲料,因此,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割猪草,猪生吃熟吃都可以,记得我小学时,放学了就和同班同学一起拔猪草。那是生产队草籽田、油菜田猪草多,但管得很严,我们也会想办法去偷,现在想起来,算是一件有趣的事。猪饲料上半年主要是嫩草花,下半年主要是番薯藤,烧熟后存放在缸内,算是猪的储备粮。

农村养猪是农民的副业,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我记得,我的第一块杭州牌手表就是父母卖猪所得。

那时候市场上的小猪只有六七斤重,买一二只回来养着,到农历年边不过百把斤,杀了白猪也只有七八十斤白肉。为杀年猪,父母早早准备,烧好两大锅开水,准备好用具,当年猪杀好后,母亲定会把刚杀出的猪肝当点心盘,让二外公喝老酒。

记得,有一年我家养了一头大肥猪,准备当年猪杀,我想,这下我家就可以多吃猪肉了。这一年,我家年猪杀了183斤白肉,留给自己家过年的只有一个猪头、一盆猪血、2.65斤猪肝、3.2斤猪肺、一副小肠,回购6.4斤猪油、回购8.9斤猪肉,这就是早盼晚盼的杀年猪。当时,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杀了大肥猪还没有肉吃?后来父亲告诉我,年猪是由集体统一收购,社员要凭肉票购买猪肉,自己家的年猪也要凭票回购,这下我什么都明白了,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年猪肉也是统一分配。杀年猪一点都没有浪费,猪毛、猪骨头供销社收购,杀年猪用过的水倒在粪桶里可以浇蔬菜,这就是农民家庭。

年猪肉,除祭祀和请年菩萨外,母亲会把猪头肉分类,把猪耳朵、猪舌头做成点心盘,把猪头肉用虾油浸泡,猪肉一半做成油豆腐烧肉、白鲞烧肉和扣肉,剩下的一半腌成咸肉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季。自己家饲养的年猪肉,这种猪肉烧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酥而坚结不油,现在再也吃不到自己饲养的猪肉了……

在我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给他们杀猪去了”,杀猪说明主人家底厚实。我不知道,如今正享受着“应有尽有”的人们,有多少还能想起旧时过年那种贫穷的无奈,读得懂大人小孩那种期盼的眼神?愿杀猪的旧俗更有新意。(田何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