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着雷峰塔图案的纸币
玉质的母钱标本
邵雨先生中国历代钱币收藏展日前在江寺民俗文化园开展。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迷上了钱币。20多年来,他奔走于全国各地的钱币市场,倾其所有收藏钱币,只要看中了一枚喜欢的钱币,哪怕是把饭钱省下来也要买下。
2005年4月展出的一万多枚(张)钱币,是邵雨的全部心血所在,几乎囊括了从夏商起到当代所有朝代的钱币,金、银、铜、铁、玉、陶、纸,各种介质具备。
小小的钱币,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真可谓是历史的缩影!母钱,特别稀罕
钱币展中有一枚“圣宋元宝”和一枚“大观通宝”属于“母钱”。据介绍,在制造钱币之前,要先雕刻出一枚母钱,然后以母钱为模型倒出钱范(铸模),再用钱范铸造出钱币。所以,母钱的存世品极其稀有,据目前萧山钱币学会掌握的资料,这是仅存的两枚“圣宋元宝”和“大观通宝”母钱。
另有一枚玉质的布币(一种品字形、如挂着的马甲状的钱币)更稀罕,据说是制造母钱的标本,用来给当权者审看的,可称“母钱之母”。邵雨介绍说,这可能是春秋中期魏国的东西。它的正面刻有“卢氏涅金”四个字。邵雨曾把这枚玉币拿到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所去找专家鉴别,但专家也从未看见过玉质的布币,所以不敢定论。
在10多年前出版的一本关于钱币的旧书上,邵雨找到了“卢氏涅金”铜质币的图案,当时的估价就已达7000元一枚。如果母钱标本一说成立,这枚玉质币的身价就很难估量。花钱,不是钱的钱
展品中还有数十枚铜币,虽然有钱的外形,但没有钱的流通功能,不是法定的货币,被称作“花钱”。
花钱中的“吉语钱”,是用来送人作为祝福的吉祥物。吉语钱上铸着的字样有“顺风大吉”、“独占鳌头”、“双龙抢珠”、“五子登科”等等。
咒语钱,则是用来避邪的物件,大多铸有“雷霆杀鬼降精斩妖避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类的道家咒言。大概是古代人们缺医少药,只好求助于迷信,用这样的咒语钱来安慰自己。
秘戏钱上则铸着男女交欢的图案,一般是古代男女婚嫁时,长辈当作性教育的工具赠送给新婚夫妇。
其他的花钱还有马钱、凭证钱等,作通行证或身份证明之用。
钱币上,有杭州风景
展品中有6张纸币,是浙江省地方银行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发行的。上面分别印有六和塔、新新饭店、吴山放鹤亭、中山公园、雷峰塔等图案。既有直构图的,也有横构图的。
浙江省地方银行的这几张纸币为本省的银行历史提供了确切的佐证,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