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1/2021-42200 成文日期 2021-02-25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统一编号 AXSD00-2021-0001
文 号 萧政发〔2021〕7号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有效性 有效 解读文件 政策解读 图解等解读 意见收集采纳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2-25 09: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9日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国发〔2020〕10号)、《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浙政发〔2020〕32号)》、《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建设方案》(杭政函〔2021〕2号)》,加快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结合萧山区块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发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优势,紧抓后G20峰会和亚运会历史性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跨境服务贸易等领域先行先试,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数智制造、跨境电商、临空高端服务、生物医药、科创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加快发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着力将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打造成为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数智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先行区。

对标国际一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安全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

力争到2025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走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前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初步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显著的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力争到2035年,形成与国际接轨、具有萧山特色的营商环境、政策体制和监管模式,复制推广萧山改革创新经验,为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萧山力量。

二、区位布局

整合国内外开放资源,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将着力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全域自贸”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实施范围为16.09平方公里,主要涉及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数智制造、跨境电商、临空高端服务、生物医药、科创金融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

——联动创新区。浙江省政府批复的自贸试验区杭州联动创新区临空片区实施范围为24.18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机场周边区域,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临空总部、临空物流、临空服务和临空智造等临空相关产业。率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探索,形成与自贸试验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策互通、布局统筹的协同格局。

——辐射带动区。作为自贸试验区功能拓展、项目落地、产业辐射的区域,范围包括萧山全域。依托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两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发展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辐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四大产业平台,“两带两廊”“4286”产业载体等。通过集聚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和杭州湾信息港、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中国(杭州)5G创新谷等创新平台的机制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协同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成果推广,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半径和影响范围,构筑全区一体化的开放新体系、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1.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创建,积极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探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有效应用和功能拓展,实现跨境贸易运输工具等企业端申报数据跨区域、跨单位共享复用。逐步将服务贸易管理事项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加快建设以政务公开、信息交流、商务合作、信用认证、产品质量溯源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简化进料(来料)加工操作程序等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免税品经营资质。整合跨境贸易信息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建设跨境贸易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建立商品品质溯源机制,实现商品从原产国进口到国内销售全过程溯源。

2.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进一步减少或取消投资准入限制,主动研究放宽国际医疗、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市场准入,争取放宽医疗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支持创办国际化医疗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争取对外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工作机制。

3.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激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机构针对离岸贸易、保税贸易、物流分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交易灵活性,降低交易成本。招引机构入驻,支持跨国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财务公司、结算中心集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跨境证券投资、跨境保险资产管理和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创新业务,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对外经贸产业园区为重点,探索拓展跨境人民币使用。在确保资金真实合规并符合现行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资本金、外债和境外上市等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允许贷款银行在审慎展业原则下,对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

4.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取更多管理权限依法经批准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积极争取省、市、区土地、能源、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向自贸试验区倾斜。整合各项政务服务资源,设立区级自贸试验区审批服务专区,为自贸试验区企业、人才等提供办事绿色通道。加强多元化法治保障研究,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对照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争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电力供应、信贷支持等领域的改革。深化一网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深化国家移民局12条便利政策以及杭州7条出入境便利政策,经认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签证次数、居留许可、创新创业等方面更加便利。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专项人才政策,根据自贸试验区产业特色,探索制定分层分类人才评价机制,给予高层次人才个税优惠、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专项津贴等优惠待遇。探索实施外籍人员配额管理制度,对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急需的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探索开放境外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开设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聚焦数智制造,打造智能制造创新与应用中心。

(1)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萧山快速增长的城市能级与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面向制造场景的机器视觉、面向制造数据采集的传感器、面向制造控制终端的智能硬件与机器人、面向制造效能提升的工业物联网等产业,构架 5G时代智能制造产业新体系。引进若干高端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高水平建设中国V谷,推动以数字安防、智能视觉、人工智能等为重点的智联产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制定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专项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加快推进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建设,搭建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数据应用创新平台,集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软件企业资源。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新工厂”“未来工厂”等示范推广,推动企业从生产数字化向研发、设计、管理、采购、仓储、物流和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拓展。加快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推进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深化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化部署应用,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提速实现5G网络连片优质覆盖。研究制定工厂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新工厂”培育的专项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构建智能制造创新生态。支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支持企业赴境外设立离岸研发中心,争取放宽对区内数智制造、跨境电商、临空高端服务、生物医药、科创金融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投资和出入境限制,争取放宽外籍从业人员执业限制。支持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湘湖院士岛等机构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协同创新项目实施,鼓励院校和企业联合加快高水平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共实验室、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加大“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支持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引入国际国内航空领域创新技术、人才及项目,服务航空产业链企业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技术应用、共性技术联合开发、优质项目联合培育。落实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区内单位科研设备进口免税。

2.聚焦跨境电商,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标杆

(4)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深化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联合打造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全球首个综合作业中心。打造全球跨境电商品牌中心,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收购境外品牌,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数字营销。做大做强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全模式通关业务,实现跨境电商通关便利化。发展全球中心仓业务。试点“数字清关”项目。争取药品及医疗器械跨境零售进口。建立政府、平台、第三方机构共治的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体系。

(5)探索跨境电商新零售。争取开展萧山国际机场免税店进口商品与网购保税进口商品相互转化试点,探索保税展示、保税直播销售、保税加工销售等新模式新场景。建设跨境直播基地,探索“跨境电商+在线直播”模式,推进跨境电商企业零售进出口。探索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线上下单、线下展示、定点配送”模式。

(6)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加快信息服务、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新型服务贸易发展,探索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数字服务出口,优先承接和复制推广国家数字服务出口政策,争取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打通平台、支付、关汇税通道。打造音乐等数字版权交易平台,通过数字化交易方式简化、规范版权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以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为依托,引进全球内容创作公司。

3.聚焦临空服务,打造亚太重要门户

(7)推进航空领域创新开放。加快具有数据联通、数字监管、快速通关、智能物流、综合服务等功能的“数字口岸”建设,创新“互联网+口岸”新服务。加大国际航线布局,争取国际航权资源,支持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和国际包机,争取简化航空公司开辟至“一带一路”航权开放国家国际航线的经营许可审批手续,争取开通第五航权航线,推动省级层面扩大航线补助范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开辟给予重点支持。推动萧山国际机场开拓与“一带一路”、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线,争取铁路货运线路与空港物流接轨。争取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推动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实验设备材料的快速通关查验。探索航空中转集拼业务,构建面向东南亚市场连接欧美的中转集拼枢纽。探索建立与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油气项目联动机制。

(8)做大做强临空智慧物流。推进萧山国际机场新国际货站建设,完善货运转运设施,打造国际贸易大通道。依托国际国内头部物流企业资源,完善集海陆空运输、口岸服务、分拨运转、保税仓储、快递配送等一体的全方位物流产业链,推进物流全产业链要素数字化及智能化运营,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全模式集货集拼功能,打造智能物流枢纽。争取以市场化方式加快eHUB(数字贸易中枢)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布局,打造全球物流骨干网络重要节点。创新多港联动模式,推进空港与铁路港、海港、公路港等多式联运架构体系的战略合作,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

(9)探索发展临空高端服务。依托萧山国际机场和综合保税区资源优势,打造全球保税维修中心,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保税维修制度,简化免税返修流程。支持建设国内国际航材维修中心、国际航材交易中心、国际航材储备中心,开展航材进出口、维修、储备、交易等。支持航空公司设立飞机总部租赁公司和SPV(单一项目)公司,探索开展船舶、发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保税融资租赁,推进航空航运金融创新发展。支持国内外航空航运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货运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以及法律、咨询、会计、教育、健康等智力密集型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

(10)发展特色会展经济。实施“亚运兴城”行动,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会展目的地。构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与杭州大会展中心联动差异化发展机制,以“项目带动、产业驱动、区域互动、市区联动”的方式加快建设杭州大会展中心,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会展之都。支持国际化提升项目,引进国际重要会展项目、知名会展企业和会展机构,争取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国际顶尖会议落户萧山,深化与UFI(国际展览联盟)、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等会展组织的合作交流。建立会展人才培育机制,创新会展人才认定办法,完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会展人才提升发展。围绕临空产业会展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航空及关联产业展会品牌,积极引进航空类、跨境电商类和进境商品品牌展销会,培育临空会展集群经济,壮大线上会展、数字会展、智慧会展、绿色会展。提升会展业服务能级,创新会展管理模式,完善会展业基础设施,推进会展统筹发展。

4.聚焦生物科技,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11)构建“药+器+医”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重点聚焦“创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坚持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并重,特色发展数据赋能和医药服务,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三大联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球知名生物医药科技谷。

(12)集聚生物医药高端要素。重点汇集生物医药高端智力和顶尖资本。着力引进海内外生物医药产业领军型人才、研发创新型人才,培育产业支柱型人才;招引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撬动本地民营资本力量。

(13)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搭建产业平台,优化创新生态,加快产业集聚。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全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实医疗大数据平台,完善数字赋能服务生态体系。

(14)探索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推动在生物医药审评审批、进出口通关、医疗服务、数据和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先行先试。重点争取对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和商业化审批权限的开放,探索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申报、检测过程中的绿色通道。支持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境外创新医疗技术准入,试点设立外资举办医疗机构、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境外专业机构。

5.聚焦科创金融,打造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示范区

(15)探索发展科创金融。围绕创新创业,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升级,推动本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区内新设分支或专营机构,在信贷额度、授信审批、利率定价等方面向上争取权限下放。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深化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业务,对符合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开展专项信贷投放。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创新合作模式,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正常开展。

(16)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围绕支付清算、征信评级、资产交易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科技中心等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探索金融科技在地方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机制。

(17)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和民营资本依法依规设立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征信机构、财务公司、持牌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支付等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引进外资专业保险机构,探索开展离岸保险业务,试点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等业务。支持依法合规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境内外私募平行基金,便利符合条件的私募和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境外投资。

(三)构建安全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1.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按照“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理念,拓展“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服务。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计划,打造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加快部门数据归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以信息交流、产品合作、技术攻关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创新风险研判和防控手段,建立联防联控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

2.强化重点领域监管。聚焦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数据等重点领域,实施严格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创新推进“互联网+审判”。依托浙江省综合执法监管平台,构筑完善、严密、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模式;依托萧山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部门数据互联共享,推动萧山企业信用建设。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权责明确、管理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成立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副区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推进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定期研究建设中重大问题和创新举措,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专班干、周会商、月例会、季通报、争高分”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推进合力。建立自贸试验区实时信息交流沟通和工作简报、工作专报、工作通报等信息发布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建立各平台与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协调,加快进度。建立评估推广机制,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制度创新、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等开展第三方评估,并对评估成果进行复制推广和新闻发布。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

(三)强化责任落实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做实做细自贸试验区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区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构建区域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协调机制,协同推进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建设。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自贸试验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建立线上问题反馈通道,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监测预警,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工作方案,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四)营造改革氛围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理念,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容错机制。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增强干部改革发展意识,提升相关领域专业能力。做好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改革创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全方位展现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本方案自2021年3月28日起施行,由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附件下载:萧政发[2021]7号(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萧山区块建设方案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