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八仙桌搭起的奇险绝活

发布日期:2017-07-17 10: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图为翻九楼场景 吴肖英摄

  孟姜女哭夫的另一个传奇

  翻九楼起源于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那是在2226年前,秦始皇造万里长城时,孟姜女千里寻夫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在修建过程中死于非命后,嚎啕大哭,并搭台登高为其喊冤和超度亡魂,致使长城也为此感动而轰然倒塌。此后,这样一个民间习俗就在江南流传,其表现形式就是“翻九楼”。今年6月初,翻九楼被列入了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张八仙桌搭起奇险舞台

  现在的翻九楼,看起来像是现代杂技的起源。表演翻九楼,一般需要选择一块平坦的空地,中间竖起两根经过连接的杉木柱,上面吊上小滑轮,然后将九张八仙桌一张张地拉上去,层层叠高,并固定在两根杉木柱上。在这个基础上,表演者还会放上两张不固定的小叠桌,桌脚对桌脚,作为表演的“舞台”。只是,这个“舞台”在高达11米的空中。

  当喇叭、锣鼓响起,表演者会先做一个“穿樽”的动作,如果穿过的话,表示有一个好的开头,这一次表演能够顺利进行。正式表演开始时,表演者首先从下面的第二张八仙桌逢双向上翻跟斗,最后到达小叠桌上,进行金鸡独立、童子拜观音、老鹰扑飞、向上磨豆腐、倒挂紫金钟、头顶头等表演动作,最后用一个倒立动作作为结束。然后再依次逢单从第九张八仙桌向下翻跟斗到第一张八仙桌结束。那些表演动作全在11米的高空中完成,并无安全措施。

  看过翻九楼表演的浦阳镇文化站站长许东平说,这种民间杂技,就好比是“高空杂技”,表演者在桌子间翻来翻去,只见是摇摇欲坠,人转天转,非常奇特惊险,动人心魂,一有表演,周围乡里乡亲总会围上去观看。

  高空“绝活”能否延续?

  翻九楼,曾经在我区的所前、浦阳一带流传,但时至今日,全萧山只有一个传人——浦阳镇尖山村的钱小占。

  钱小占今年38岁。他说,小时候他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胆子特别大,经常调皮捣蛋,让家里人非常头痛。那个时候,他迷上了练习武术。一位太公就带他去看翻九楼的表演,问他敢不敢?少年意气风发,满口应承下来。此后,就经常去看这个表演,自己在家里偷偷练习。有一次,他在家练习“穿樽”动作的时候,还不小心切坏了脚后跟。

  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钱小占学艺的脚步。在他22岁的时候,来到所前镇向92岁的沈乾生老人拜师求艺。沈乾生的祖辈都是以此为生,不过到了他这一辈的时候,晚辈不愿意学习这门危险的技艺,翻九楼面临失传。钱小占的到来,让老人了了一桩心愿,并成为他唯一传人。钱小占说,曾经有一名广东的杂技演员向他的师傅学艺,但是一上到这么高的舞台上,腿脚都发软了。

  经过勤学苦练,胆大艺高的钱小占技艺越来越纯熟,还自己创造了一些惊险的动作。他曾经应上海卫视的《中国电视吉尼斯》邀请,到绍兴进行过表演,栏目组送了他一面旌旗:翻九楼翻上十六层惊险奇绝。

  钱小占的儿子今年正读小学四年级,也和爸爸一样喜欢舞枪弄剑。钱小占现在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这门独家绝活能够传给儿子,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以后找个稳定的工作。但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翻九楼”这一民间绝技得以传承。

  如今,“翻九楼”被列入了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小占的愿望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