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祖(1731-1807), 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萧山瓜沥镇大义村人。其父汪楷曾任河南淇县典史。汪辉祖11岁时,父亲去世。汪辉祖在其生母徐氏和继母王氏抚育下长大。清乾隆十二年(1747),中秀才。乾隆十五年,汪辉祖开始学做幕僚。乾隆四十年,中进士。乾隆五十二年任湖南宁远县知县。乾隆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调善化令,以足疾回乡,未就任。
汪辉祖善于治理诉讼案件,做事刚正不阿、精悍干练,为时人所称颂。乾隆中期,东南各省使用“宽永钱”甚多,清廷怀疑有人私铸,下令严查。闽浙总督尹继善委派汪辉祖办理此案。汪辉祖查明“宽永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非民间私铸。汪辉祖关心民间疾苦,鼓励发展生产,保护山林;崇尚节俭,力戒浪费;修城墙,兴水利,办书院。处理民间纠纷和诉讼案件力主公允,深得人民敬重。返乡后,值西江塘坍塌,在浙江巡抚吉庆等强烈要求下,汪辉祖主持修复萧山西江塘,工程坚固,且节约6300余缗。
汪辉祖返乡后,闭门读书,潜心治学,不问外事。生平著有《学治臆说》《佐治药言》《史姓韵编》《二十四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希姓录》《元史本证》《读史掌录》《病榻梦痕录》等书,而《佐治药言》《学治臆说》更是被以后从事地方事务管理的官员奉为圭臬。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