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1840-1895),初名润,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以字行,萧山瓜沥镇人。为“海上画派”巨匠。 ③其父任鹤声 ④是民间画师,族伯任熊、任薰是名声显赫的画家。任伯年幼承家学,少时已能绘画。十余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父亲回来问是谁,任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一见便知来者。任伯年在十几岁时曾参加太平军,在太平军中“掌大旗”,直到天京陷落,才回家乡。他曾随任熊、任薰学画,非常刻苦,后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晚年肺病加剧,只能靠吸食鸦片来维持,无力作画。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但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西方绘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其画雅俗共赏,风格独树一帜,为“海上画派”的佼佼者。
任伯年精于写像,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薰。后练习铅笔速画,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取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他的人物画在当时的画坛影响很大,其造诣被推至榜首。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和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代画坛产生巨大影响。
其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溯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含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他后期作品数量大增,在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尤其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任伯年一生中留下数以千计的绘画作品,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画家。最早的作品作于清同治四年(1865),最晚的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时间跨度长达30年。代表作有《苏武牧羊》《钟馗》《关河一望萧索》《麻姑献寿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