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日军在楼塔一带活动猖獗,烧杀抢掠,那些留在楼塔中祠堂中的累累弹孔就是最好的明证。
楼塔中祠堂是一座已有300年历史的古宅,由于年代久远,已有损坏或脱落现象。今年上半年,楼塔群众募集了30多万元资金,对这座古宅进行维修。在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两块砌在墙体上的清代捐田石碑,记述古代的田亩、地名的历史变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中祠堂斑驳墙体上的累累弹孔,仿佛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弥漫硝烟的年代,那段楼塔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1940年1月22日,日军趁漫天大雪之夜,着白衣伪装,以橡皮艇渡江,在盈丰乡登陆,并在萧山县城吃住。这时,杭州、西兴等地的民众纷纷涌向南片,萧山县政府也迁到河上镇。一时间,河上、楼塔成为萧山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楼塔及周围的山村成了沦陷区包围下的抗日根据地。
当年9月初,楼塔来了两位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是援华的美国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飞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被民众救获,辗转护送到较安全的“后方”楼塔。萧山县政府在楼塔中祠堂举行欢迎仪式,许多群众前去看热闹。谁曾想到,看热闹的人群中混入了汉奸。
几天后,9月13日下午3时,天空中传来沉闷的飞机声,没有经过防空演习的人们还照常忙着各自的活计。中祠堂左侧街口,铁匠铺的老朱师傅拉着风箱打铁,村民楼浩祥从山上砍柴回来,因家里没有开水,到铁匠铺隔壁茶庄来喝茶,听到飞机声,走到店门外想看个究竟。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仰头向天空观望,一架飞机径直飞到中祠堂上空,机身一侧,就投下3枚炸弹。等到爆炸声响起,人们才四散躲藏,但为时已晚。
3枚炸弹分别落在中祠堂的屋栋上、祠堂前街和左侧弄堂,炸毁中祠堂侧屋数间、沿街店面及一批民居。等到硝烟散去,中祠堂四周已一片狼藉,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中祠堂左侧弄堂的两边墙壁上,弹迹累累,沾满血迹,铁匠老朱右手握榔头,左手握着风箱把杆,身子趴在铁砧上,已成一个血人;楼浩祥垂头倚墙立着,弹片切开腰部……炸弹当场炸死13人。
第3天,满怀悲愤的楼塔民众忙着操办丧事时,数千日军从富阳方向越大黄岭而来,在楼塔烧杀抢掠。面对日军的暴行,不屈的楼塔人民同仇敌忾,积极参加抗日队伍,打击入侵者,使日军不敢在楼塔过夜。
在抗日战争期间,楼塔是一块不屈的土地,成为诸、萧、富三县的抗日根据地。如今,楼塔中祠堂不仅成了楼塔集镇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该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祠堂里的累累弹孔让年青一代不忘历史,更要学会奋发图强,强大我们的祖国。(刘殿君 王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