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都临安时,湘湖樱桃成为贡品。明朝迁都北京,樱桃仍为贡品,但因樱桃难栽,加上路途遥远,难以完成朝贡任务,让湘湖百姓苦不堪言。后因萧山知县直言进谏,湘湖樱桃得以“免贡”。
翻阅湘湖的历史,从来不乏各色风光建筑和优质特产。湘湖莼菜、浙江龙井、杨梅、野鸭……在众多名特产中,湘湖樱桃甚为出名。
樱桃,这类“早春第一果”如今已在湘湖一带难觅踪影。不过,也许大家都不曾想到,古时的湘湖却因它而声名大振。据南宋宝庆《会稽续志》记载:“樱桃出萧山夏孝乡。”下湘湖北岸属夏孝乡,历史上,这一带盛产樱桃,且品质优越。明万历《绍兴府志》也有记载:“樱桃有大小二种,萧山者胜。”
然而,如果你觉得湘湖樱桃仅仅是以品质取胜,那就错了。因为湘湖的樱桃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特色——许多特产都以“贡品”而自豪,惟独它,却因“免贡”而出名。
原来,湘湖樱桃有着一段从“列贡”到“免贡”的曲折经历。南宋时,因都城临安(今杭州)离湘湖甚近,宫廷每年总要派人来湘湖采办樱桃,供君臣后妃品尝;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宫廷离湘湖甚远,但朝贡樱桃旧例未改。可是,樱桃本就难栽,遇上荒年更是难以足额完成朝贡任务,当时的湘湖百姓对此苦不堪言。到了1443年,时任萧山知县的苏琳发现朝廷又派太监到萧山催贡樱桃,刚正的苏琳不怕丢官,拒而不与,太监不得不亲自采摘;由于采摘不及时,外运滞后,樱桃腐烂严重,太监欲以此事加罪于苏琳,苏琳毫不相让,于是,两人来到英宗皇帝面前对质;最后,听了苏琳的一番直言,英宗皇帝明白了樱桃进贡对湘湖百姓造成的危害,并指出:“樱桃复贡,萧民死过半矣!”英宗皇帝明白,苏琳是宁愿丢官,也要为民请命,于是准许“免贡”。
这段历史至今被湘湖一带的百姓传为佳话。据72岁的“老湘湖”潘少伟回忆,自己年幼时,他的父亲、祖父都曾讲述过“免贡”樱桃的故事。提到这个,他还向记者“补充”了这个故事的结尾。“后来,当苏琳回来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后,我们的湘湖老祖先们十分高兴,为了避免再生枝节,大家干脆把樱桃树全部砍尽,再也不种樱桃了!”这就是湘湖樱桃后来之所以罕见的原因。
如今,虽然我们欣赏和品尝不到美味的湘湖樱桃,但走在湘湖边,想起这个故事,鲜红而美味的樱桃仿佛就在眼前,这份记忆中的味道还多了一种自豪感。因为“免贡”樱桃,让湘湖显得如此独一无二。(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