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阳,大家心里想到的都是观潮胜景。然而不为众人所知的是,现在位于南阳的赭山曾经是南宋皇家的狩猎场。
翻阅赭山的历史,会发现赭山历来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集镇。赭山,位于南阳的西南,在1992年撤扩并时与南阳镇(现为南阳街道)合并。赭山山上的石质赭色(赤红色)而得名赭山,赭山小集镇夹在三座山之间,北面有狮子山,西南有美女山,南面有红山。
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杭州),杭州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杭州的经济、科技、文化、城市建设、对外交往都在南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赭山早就在南宋时已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据史料记载,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有人向皇上进言,赭山是一个地理位置极好的狩猎场,三面环山,风景幽雅,林木葱葱,走兽飞禽,猎物较多,陛下何不去射猎解闷。孝宗皇帝赵昚一听,觉得说得有理,抗金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备不充分”,说不定打猎中还能选出几个英才良将。遂定于“八月十八”御驾赭山射猎,一则中秋时节猎物较多,其次可在赭山观潮,三则,顺便到赭山牧马之乡选上几匹好马,赏赐功臣。
八月十八当天,当差官早早来到赭山,下了第二十三道不成文的口头命令:男人一律回避,女性点香跪拜迎圣驾。人们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御前护卫误为“对皇上不敬”,都早早来到指定地点迎驾。个把时辰过去了,乾道帝才前呼后拥骑着枣红大马而来,队伍约走了半个多时辰,才临赭山。他骑着马在牧马场走了圈,开始选马,最后选中了12匹赭山纯种白马。
八月十八钱江潮。乾道帝在红山巅上搭起黄罗帐篷,看甚是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为助兴,赭山弄潮儿和浙江水军战船百艘,迎潮而上,为皇上作水上弄潮表演。兵部侍郎王琮中还作赭山《观潮诗》:“旂采斜飞一命轻,舟人却立万舟迎。不应当日将军事,犹到如今气未平。”
等到下午开始打猎,奇怪的是这次山上“野兔”、“野山羊”特别多,而且不像以往刁钻善跑,几乎有射必中,王公大臣、皇孙公子都满载而归。连乾道帝也射到一只雉鸡、一只“野山羊”。乾道帝看着被射的猎物,很开心,将12匹纯种赭山白马赏赐给了狩猎的佼佼者。
自此以后,赭山名声大振,先是六部九卿分批进行考察,拟定赭山开发事宜。后兴师动众,大搞开发,大兴土木,兴建了一系列亭台楼阁,并形成了“赭山十景”。后来,“赭山十景”成历代皇朝游览之地,名噪一时。
如今,赭山红山上的狩猎场早已隐身而去,现仍满山郁郁葱葱。南宋的狩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随着空港新城建设的推进,赭山或将成为南阳观潮之外的又一个好去处。(高元法 陈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