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样的习俗?家家户户门口挂艾草、菖蒲是少不了的,据老辈人说,这是为了“辟邪”,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节历来有“卫生节”之称。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挂上了艾草和菖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
每当端午之时,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草制成人形,剪成虎形,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当时这样的场景,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又一个端午节即将来临,这个老底子遗留下来的活动而今不知是否还在继续?昨日,记者来到北干街道塘湾村,听这里的老人讲述,他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家家户户准备艾草、菖蒲
“每到端午节的前一两天,每家每户都开始准备艾草和菖蒲了。这是端午节必备的东西。”56岁的徐桂珍做了几十年的持家人,对这个习俗非常清楚。
在老底子,艾草大多都是自家种的,或是采摘野生的。人们通常会在自家的屋前屋后或者是一块自留地的小角落里种上点艾草。“艾草的用量不大,主要就是端午的那一天要用,所以种植面积只要很小的一块就可以了。”那时,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还都会长满野生的艾草。而菖蒲,则大多都是采摘野生的了。
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挂艾草、菖蒲的风俗却没有变。但是,人们大多已经不愿再去种植,更不愿去野外采摘了。有些老人开始瞄准这一“商机”。他们在自家的空地上种植些艾草,再去采些菖蒲,将两者捆成一捆,等到端午的前几天就挑着担子出去卖。一捆1—2元钱,很多老人还“创收”了一笔。
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或许很多人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桂珍说,她听自己的父辈讲,吃粽子和赛龙舟,确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至于挂艾草、菖蒲等却是为了“辟邪”。
到了端午节,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这个时候,太阳炽热,百毒齐出,所以古人称农历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说艾草、菖蒲能“辟邪”,这或许与它们的药用价值是分不开的。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我小的时候,还没有蚊香,等到了夏天,用火星点艾草,点出的烟就可以熏走蚊子,家里也蛮清爽了。”徐桂珍说。
而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我想,这或许就是传说艾草、菖蒲有驱邪作用的原因吧。”徐桂珍说。也因此,端午节还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如今,很多老底子的东西虽然正在悄悄消失,但是这一个风俗却不曾改变。“其实,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更多的就是为了能图个好兆头,还有就是趁节日的时候,一家人能够聚聚。”徐桂珍说。(洪科 张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