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记馄饨,小镇居民排队等吃

发布日期:2010-06-02 08: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五钱皮子六钱肉,辅料十分讲究……临浦“张春记”继承了传说中西施做馄饨的秘法。镇上居民每天早上来排队,只为吃一碗热腾腾美味可口的馄饨。

  千年古镇临浦的“饭架街”(即临浦老街)集中了不少商铺,同心泰酱园店、楼聚兴棒香店、恒泰生瓷器店……这些老字号在几代临浦百姓的心中,都存有一份难以忘却的记忆。

  在临浦众多老字号中,地道的美食“张春记馄饨”不可不提。这家隐匿在饭架街中的小店曾是临浦人的最爱,一只只鲜美的馄饨诱惑着大家的食欲。“好吃,真好吃!”这样的赞美声在当时不绝于耳。

  “西施”流传下来的美食

  说起张春记馄饨,萧山南片的百姓都赞它不一般。到底哪里不一般?“它的来头大呀!”住在临浦老街的一位老人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馄饨的传说,它与小镇的名人西施“牵扯”出了一段关系。传说春秋时期,有一天,吴王夫差在宫殿办酒,但是他看到酒席上的肥肉就产生了厌食感。当时,一旁的西施发觉了这一状况,就亲自跑到御厨房,用上好的面粉和面擀皮,再裹上瘦精肉糜,用鸡汤煮后,拿给夫差品尝。夫差吃了大喊美味,问西施:“这是什么?”,西施随口说了“混沌”两字作答。后来,馄饨就流传到民间,成了“天下美食”。

  就这样,馄饨在临浦代代相传。到了1644年,张瑞生两兄弟在临浦饭架街开出了以“张春记”作招牌的特色馄饨店,并一直照着“西施流传下来的馄饨做法”制作美味馄饨。一直以来,临浦镇上的馄饨店数不胜数,但将美丽传说变为现实的,只此一家,由此可见它的特别之处。

  小馄饨大名气

  除了来历特别,“张春记”馄饨吸引人处,还有它的美味。曾于1979年,在“张春记”馄饨店工作的临浦居民冯英英说,当年,馄饨店开在老街闹市处,两层楼,约有300余平方米,楼下是餐厅,楼上为作坊,很是闹猛。

  “我们做的馄饨都是五钱皮子六钱肉;猪肉用当天宰杀的腿精,再用手工斩碎成肉糜,掺入少量干贝;辅料也十分讲究,用的是开洋、蛋丝、虾米、猪油、葱花和去油的鸡汤……”听冯英英介绍,张春记馄饨的做法果然与西施当年为夫差做的“混沌”如出一辙。

  每天早上5点,张春记馄饨就开卖了,当时,不少人排很长时间的队伍,就为吃到一碗热腾腾的美味馄饨。山阴街社区53岁的居民孔爱珍说,30多年前,她与丈夫是那里的常客,她依稀记得,张春记的馄饨皮薄馅足,大小如一,每碗10只。“以前生病的时候没胃口,吃了它,感觉特别享受,病都好了一半呢!”孔爱珍对张春记馄饨的记忆显得尤为深刻。

  张春记馄饨几十年如一日,慕名前来的食客也越来越多。从宁波、苏州等地赶来的商人在饭架街办完了事情,就跑来吃馄饨,对他们来说,累了半天,能吃上一只只鲜美的馄饨便是种享受。

  只可惜,到了1980年,饭架街上的张春记馄饨店所在地拆迁了,馄饨店因此关了门,这块响当当的美食招牌从此没有再被张瑞生兄弟的后人们重新拾起,“张春记馄饨”也成了临浦人记忆中的美味。( 张婷 孔春燕 孔令锋 傅怡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