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了年纪的河上人的记忆中,每到年底,就能看到挑着木桶的诸暨、富阳人排队来买徐同泰酱油。只是,这样的场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徐同泰要重振旗鼓,继在郑州开张徐同泰味王府后,将进军北京王府井。
一走进河上老街的巷弄里,便能闻到空气里淡淡的酱香味。借问香飘何处来,路人遥指徐同泰。
说起徐同泰,许多“80后”对其十分陌生,而对于“50后”、“60后”而言,徐同泰则是人生味蕾中一种不可磨灭和替代的味道,每每回想起来,依旧能在唇齿之间感受到那种香醇。近日,记者探访了杭州徐同泰酿造有限公司,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酱韵能让散落各处的河上人念念不忘。
一走进徐同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幢挑檐两层楼木屋的销售大厅,七字形的木质柜台,典型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后面工厂又分成酒作(坊)、(腐)乳作坊、酱作、搪作和磨作。在那一米见高的柜台后,便是存放待售酱油酱缸,徐同泰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售卖方式。
再往里走,便来到了工厂,一排排整齐的瓮,像叠罗汉一样叠放在一起,随意拿起一个便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酿造车间,成套的传统手工酿造用具摆放有序。对徐同泰而言,“方圆百里,酱香扑鼻”,而且还“百吃不腻”的秘密背后,是坚守130多年的制酱传统。以母子酱油为例,要在黄梅天落料发酵,夏伏天晒酱,秋天终于成油,整个过程完全依赖于天地万物的慷慨施舍,其中蘊藏三天足量的自然光照,七天夜间雨露的天然滋润。
“烧红烧肉,一定要用母子酱油,味道鲜、颜色红,过年过节一定要用的。”退休教师朱关仙说,“小时候的最爱便是徐同泰的酱油拌饭,若碰上家里有人生病没胃口,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去买徐同泰的棋子腐乳,立马让人胃口大开。” “你看那些年过50的妇女,基本上都是吃徐同泰酱油长大的,脸上的斑点都比其他地方的同龄人要少好多呢,就是因为徐同泰不添加任何色素。”长春社区的金大妈笑着说。
“记得小时候,每年年底开春前,总有三五成群来自诸暨、富阳等地的乡亲们挑着小木桶、排桶竹管等器具翻越道岭山来河上买酱油。那时交通没现在发达,大家也都没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到河上。诸暨到河上最近的道只能翻越道岭山,从东山村、鲍坞村经过,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前往,到岭上时,岭下鲍坞村刚升起炊烟,等购好年货,买好酱油回来爬上道岭山时已近中午。买个酱油还要走几十里路,现在的年轻人已是无法想象了。”朱老师笑呵呵地说,“像我们一家五口人,每个月至少要用1斤酱油,而年底要准备酱鸭、酱肉等年货时,就要备得更多了。”
可是,徐同泰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几易其主,甚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有关徐同泰当年的盛况成了一个“传说”。正当许多人在感叹徐同泰的发展时,一个利好消息传来,徐同泰现在的“东家”、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陈怀章告诉记者,公司准备投资1000万元重振徐同泰产品,最迟在7上旬,大家就可以在澳门豆捞吃到正宗的徐同泰酱油。
其实,有细心的萧山人可能已经发现,徐同泰味王府已经在郑州开张,下一分店计划在北京王府井,届时其调味品将全部选用徐同泰的产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徐同泰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示人。( 洪斐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