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英纪念馆:医学泰斗的故居

发布日期:2010-03-11 09: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在千年古镇楼塔,有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红色古宅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医学泰斗楼英的故居。楼英去世后,他的后人将其改造成楼英祠堂。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这座古宅“变身”为“楼英纪念馆”,它不仅成为文保单位,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着传统文化。

  清澈的洲口溪沿楼塔镇北蜿蜒东去。古镇的民居错落有致,粉墙青瓦,风格古朴。时跨元、明两代的名医楼英的故居就在其中。和李时珍齐名的一代名医楼英,不但是萧山楼姓的先祖,也是我国医学的先师。

  楼英(公元1332—1401年),名公爽,字全善。他自幼聪明好学,四岁识字,七岁读《内经》,十二岁能讲论《四书》。他以孝闻名乡里。十三岁那年,母亲生病,他精心侍奉,亲尝汤药。为楼英母亲治病的是浦江名医戴原礼。戴原礼系当时医学界“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高徒,3次投药,便妙手回春。楼英对戴氏敬佩不已,从此萌发了行医济世的念头,常常向戴原礼请教医理、医术。

  从20岁起,楼英一边读书,一边往来乡间,为人治病,并亲自采药、种药,“孜孜以活人为务,绝口不谈声利事”,因而医名鹊起。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患病,召民间名医,46岁的楼英经临淮(今安徽凤阳一带)丞孟恪推荐,去京都(南京)给明太祖朱元璋治病,明太祖病愈后,见他医术高明,非常赏识他,命他留在京都太医院任职。而楼英不愿为官,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上表谢辞,这年八月,明太祖下诏“赐归”。楼英回到民间后,一边继续从医、一边著书。  

  楼英积30年研究医学的心得,结合自己临诊经验,撰写了《医学纲目》40卷。《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书,资料丰富,纲目清晰。该著作分门论述,所述病症多属常见病,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病症。后来,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时,楼英的《医学纲目》被列为参考书,足见它在医学研究上的地位。

  楼英长期深入民间,为民疗疾,被家乡楼塔人尊为“神仙太公”。如今,一张面容清癯、神态慈祥、身着道服、手执拂尘的神医楼英画像,悬挂在楼英纪念堂正中,供后人瞻仰。画像两旁分挂着当年戴原礼赠送他的一副对联:“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似云烟”。

  楼塔镇西北尚坞水库旁,当地人叫“翻倒药瓶”的山坡地下,长眠着这位神医。每逢清明时节,楼英的后人都来此祭祀先祖。为纪念楼英的不朽功绩,楼塔镇还将其中一个行政村冠名为“楼英村”。( 刘殿君 王新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