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村:50年前村名今天火了

发布日期:2010-11-11 08:3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最近,义蓬街道的火星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不少网友都想去一探“火星人民”,看看火星村到底是个什么样?是否有过火星人?

  取自星火燎原之意

  走进火星村,这里的基础设施都是以“火星”来命名,火星卫生所、火星幼儿园……问起火星村的村名来历是否和“火星”有关,该村党委书记倪卫星不禁笑着说:“叫火星村可与九大行星中的‘火星’没有关系,村里并没有火星坠落的陨石,也从没有类似外星人、飞碟登陆过。”而“火星”之名,源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

  其实,火星村成村落的时期也就百余年。村庄属地在古代位于钱塘江北岸,后来江道变迁,在钱塘江南岸淤涨成陆,又经历了数次涨坍之后,约于百年前逐渐形成了村落。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星火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星火燎原之意,寄托村民们希望农业生产呈现星火燎原、欣欣向荣发展的愿望。这就是“火星村”村名的雏形。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称为“火星大队”,至此,“火星”这一名字就被延续了下来。

  “火星村”书记叫“卫星”

  饶有意思的是,火星村的党委书记叫做“倪卫星”。“卫星围绕着火星转,倪卫星也是火星村的一颗‘卫星’,围绕着火星村转,为村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倪卫星自我调侃着。这些年,火星村在倪卫星的带领下,人们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在这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村庄,人均收入却已达到了14000余元。火星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们主要从事着农业劳动,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村庄发展的“火星之路”。

  早几年,火星村的农田里就走上了轮种的农作方式。今年,火星村的农田又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基本退出传统辣椒的种植,向蔬菜方面转变。在火星村可以看到,这里5月种上胡瓜,7月底收获后再种上长豇豆,10月又种起了四季豆,或者通过“胡瓜——萝卜”等轮种方式,又依托村内蔬菜合作社优势,使村里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从田头销往市场,让农民创收更多。一年下来,火星村的每亩农田都能创收1万元。

  “火星”文化很流行

  其实,人们对于火星村如此关注,也源于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对于资深网民来说,“火星”一词,早已不陌生。“火星”常被网友用来形容信息闭塞,对新事物或者常识不知晓。被别人说是“火星人”,往往是指其性格独特,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

  由此,在网上还延伸出了一种“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最经典的莫过于Orz,看这3个字母,是不是像一个人跪倒在地呢,火星文利用了象形的方式,表示“五体投地”的意思。

  当“火星文化”已成为一种流行,网友对萧山的“火星村”产生了异常亲切的感觉,就仿佛火星人找到了根据地。“有关火星村的照片在各大论坛上转载,并得到网友热议。火星村被网友们熟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关注度,我们很开心。”倪卫星说。(洪科 沈志芳 胡飞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