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腾阁:传说康王赵构曾避难于此

发布日期:2010-10-15 08: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霞腾,顾名思义,就是腾起的朝霞。浦阳镇江南村下定自然村,原名为霞腾阁,村名的由来是否与“腾起的朝霞”有关?为此,记者来到下定村,采访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们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流传下来,确与朝霞有关,而“霞腾阁”三字是由宋时康王赵构所题。

  老人们讲得绘声绘色。北宋末年,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一路南逃,来到杭州。由于金兵追得紧,康王决定乘船躲避。谁知船行不过200余米,就在江中触礁搁浅。幸亏当时水浅,船离岸也近,此时康王见岸上有一寺庙,雄伟壮丽。情况紧急,康王便弃舟上岸而逃,登上寺庙。庙中方丈听说金兵入侵中原,心中颇为愤慨,便急忙将康王带到寺庙的阁楼,将阁楼上大鼓朝北的鼓皮划破,让康王躲进去。方丈心知金兵紧追,不敢大意,连忙命人掸上灰尘,捉来蜘蛛,洒在楼梯上,又令武僧隐伏待命。金兵破门而入,见阁楼扶梯灰尘厚积布满蛛网,料无人进入。而当时天色已晚,金兵决定夜宿寺庙。

  拂晓,方丈施计敲响大钟,300余僧侣同时呐喊,金兵以为是康王援兵已到,争先恐后向江边逃去。此时,浦阳江上正值旭日东升,东方红光一片,映得整条江也红彤彤的。清澈的江面上微波粼粼,耀起点点红光,仿佛江中着火一般。金兵见此,惊鸿之心更加害怕,没顾得上瞧清楚,就丢盔弃甲而逃。康王听完脱险始末,便说道:“朝霞救驾乃天意也。”说完向东方一揖,题封阁楼御书名“霞腾阁”,而村以阁得名。

  老人们娓娓而谈康王避难“霞腾阁”的故事,仿佛古时那机智的方丈,那东方飞腾的彩霞正浮现在眼前。霞腾阁的名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1914年《萧山县志》中还有此名的记载。到1931年,人们为了方便,开始取其谐音为“下亭阁”。但人们对“霞腾阁”依旧情有独钟。今年60岁的村民陶华振清楚地记得,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村民们经常喜欢用“霞腾阁”来命名。那时只有10来岁的陶华振记得村里的篮球队就以“霞腾阁队”出场。陶华振说,那时打篮球几乎是惟一的娱乐活动,老老少少都喜欢,看的看,打的打。“霞腾阁队”在当时萧山,甚至是周边的诸暨都是出了名的。

  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又改名为“下定村”,一是取其谐音,另一取“下定决心”之意。表明村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无论“霞腾阁”是否为康王赵构所题,也是否确有康王避难于此的故事,不过,下定自然村的文化历史内涵正因这个传说而更加丰富。 (洪科 王栋良 陶吉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