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萧山的饭菜,要不是灾荒年间,县城居民和水稻区的农民通常是三餐米饭,而且总要剩点“冷饭头”,因为纯米烧的饭不“涨”,必须要在生米中加点冷饭才烧得好,因此有称剩余冷饭为“饭娘”。但也有例外,例如隔夜冷饭太多,早上就光用剩饭放在镬里炒一炒,叫做“炒冷饭头”,或者把冷饭放在镬中加少许水烧一烧,称之为“焖饭”,但味道总不及生米烧来的香。
至于“下饭”,普通家庭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是干菜、腌菜、萝卜干、霉苋菜梗等。“下饭”一般都放在饭镬内的饭架上蒸,上盖高镬盖,土话叫作“熯”,等到生米成了熟饭,下饭的菜蔬也就熟了,这比现在又煎又炒要省事得多。
这些“下饭”的菜蔬大多自家制作,这到有点费心,例如干菜,先要将芥菜放在阴地上搭黄,再洗净晾干,用盐在甏里咸制,到一定时候拿到太阳下面晒燥收藏。这功夫非得有半月一月不可。腌菜更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体”,须先将大白菜晾干搭黄,蒂去菜蔀头,再用稻草捆作一个个小把,放在大缸中由男人赤脚反复地踏咸,每放一篦菜加一些盐,要踏好久,直到菜汁踏出、满缸为止。大户人家用七石缸,一般也用大缸,这一缸菜可是普通人家一年中最重要的“下饭”。霉苋菜梗的制作,须待苋菜抽筋如人长,茎内肌肉充实的时候,去叶取梗,切作寸许长短,洗净后用盐腌藏于瓦坛中,待其发酵即成。这菜几乎家家制作,最为“杀饭”。苋菜梗卤还浸毛豆、豆腐干之类,卤还可蒸豆腐,其味很有山野之趣。
干菜一般是整颗地放在碗里,或干脆直接放在饭架上“熯”,吃饭时往往一手托了一碗饭,饭碗上盘一条乌黑的长干菜。但也有殷实人家,将干菜切短放油蒸,或隔入猪肉,那就成了有名的干菜肉了。腌菜普通是切段蒸食,大户人家添加笋片、开洋之类,味就十分鲜美。生腌菜取梗切细加麻油也很可口。腌菜在新的时候色如黄金,隔年过夏颜色变黑,叫作臭腌菜,又别有风味。另外同咸菜类似的有倒笃菜,一般人家直接用它加点水蒸熟了吃,贫困的沙地人家几乎天天就是这么一碗菜,顶多自己有竹园,在春笋时节,将笋切成“缠刀块”,加倒笃菜一起蒸食。
可蒸的“下饭”当然还有许多,凡可当菜吃的都可以蒸,如小康人家,有打碎蛋,颗心蛋,豆腐皮蒸笋丝,肉并子,咸鲞,也有将包头鱼、链鱼切块隔夜用盐一咸,第二天蒸食等等。有些菜,如茭白、芋艿、茄子、南瓜,乃至整颗青菜直接放在生米中一起烧,萧山土话称之为“ 焐 ”,熟后用手撕片,浇上酱油麻油,味道与刀切的迥不相同。
旧时家常饭菜的做法,主要是受经济困难的限制,但也有习惯成自然的成份,所以也称得上是萧山人的一种俭朴的风俗。(区档案局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