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寺山门的题字

发布日期:2007-12-11 13: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江寺又称觉苑寺,始建于南齐建元二年(480),历史上几度毁建,如今再次重修,基本形成了清末格局,其山门题字因书法特好,更为引人注目。

江寺山门的题字自宋以来,一直有相当大的名气。据记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主持僧募捐建造江寺大悲阁时,请当时极有名望的书法家沈辽(科学家沈括的兄弟),题写了“觉苑禅寺”四字悬于山门,被视为“觉苑三绝”中的一绝(另两绝是壁画和大悲阁记)。但时隔百余年后,由于兵荒马乱,殿宇失修,匾额也杳无踪影。南宋初,重修该寺,并请当时萧山著名书法家张即之补题寺名。张即之的“翰墨之妙,著闻天下”,他觉得此寺原为江昭元舍宅改建,便事先在墙上画了两个很大的方格,随即饮酒至酣,以如椽之笔,一气书写了“江寺”两字,很有气壮山河之势,使破败古寺顿时生辉,因此又被时人视之为“江寺三绝”之一。

但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江寺又彻底被毁。以后直到光绪年间得以重修。但可惜张即之题写的江寺匾额又荡然无存,如何保持江寺山门题字的名声成了当时一大难题。后经主持僧多方设法,终于请出绍兴书法名家陶浚宣完成此举。陶于1876年中举,其书法自成一家,名重一时,姑苏寒山寺的“寒山拾得”碑,就出于他手。现在悬于江寺山门上的“江寺”题字,就是当时的原物,屈指算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革”期间它被掷于地,蒙上尘埃,幸经有心人暗中保护,才躲过劫难而保存下来。此“江寺”两字为北魏体,古朴苍劲,正好与江寺的宏伟古建筑合拍,驻足梦笔桥头,人们的视线首先就会落到这“江寺”两字上。(区档案局办公室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