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8/2025-78614 | 成文日期 | 2025-08-19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主题分类 | 社会福利 |
文号 | 萧民提字〔2025〕1号 | 有效性 |
林海江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提高我区老人及幼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人力社保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萧山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6.7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7.86%,老年人口规模位居杭州所有区县市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持续走低,“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大课题。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为个人家庭和经济社会发展减压释重,共同构建一个代际共生的美好社会。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政策支撑。一是用房配建全程参与。贯彻落实《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建设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婴幼儿照护服务用房等“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移交、使用和管理,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高质量推进现代社区建设。二是资金补助绩效导向。印发《萧山区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聚焦提升居家社区服务设施软硬件水平提升,以老年人需求、满意度为导向,实施分类补助,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三是场景融合先行探索。出台《萧山区大社区养老场景建设指引》,强化专业设施支撑和医养康护集成落地,推进养老服务和现代社区深度融合,率先打造“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养老模式。“大社区养老”改革纳入了全市民政系统改革试点项目和区委“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项目,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域连锁运营纳入全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改革成效逐步凸显。
(二)阵地建设。一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萧山区现有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家,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1家,助餐服务机构230家,2024年度老年人助餐服务达520万人次,日均服务老人达1.5万人次。稳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今年计划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不少于18个,目前已完成7个点位建设。二是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目前萧山区已备案幼儿园托育部198家,共计托位7037个。已备案托育机构53家,共计托位2671个,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45家。已建成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199家,其中临时托位156个。全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总托位数9708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49个,托位总量居全市首位,托育机构、婴幼儿成长驿站均实现镇街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布局,科学规划托育服务设施布点,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用房纳入社区配套用房统筹规划建设,努力构建与人口结构和婴幼儿数量相适应的托育服务设施规模和布局。截至目前,全区已备案新建居住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用房147处,规划面积3.10万余平方米。有效缓解婴幼儿阶段面临的实际照护困境,切实解除年轻父母抚育幼儿的后顾之忧。为破解低龄婴幼儿“照料难”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三是未来社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共有76个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其中49个项目已经完成创建。通过未来社区创建,很好地满足了社区“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区住建局聚焦社区治理和服务需求,采用“全域平台统建共性能力+单点自建个性能力”的统分结合建设模式,完成低成本、可复制的完整社区基础服务系统建设,促进社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启用至今,完整社区基础服务系统已接入59个社区,活跃用户达10.6万余个,总产生积分额度912万,积分兑换消耗额度145.1万。
(三)队伍建设。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区人力社保局发布“新萧匠”培育行动,出台《关于深化“新萧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一老一小”技能人才全职业生命周期保驾护航。鼓励养老护理员、保育师、育婴员等相关工种从业人员参与技能提升,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899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735名。全区新增养老护理员598名、育婴员以及保育师364名,向“一老一小”群体技能人才共发放各类补贴25.57万元。二是建优培训平台。区民政局完成4家区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认定工作。联合区人力社保局,推动萧山四职与萧山颐乐养老集团、浙江福寿康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共育康养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实施“萧养菁英计划”。截至目前,全区持证养老护理员达1045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4.85人。依托区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分批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护理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区新增取得养老护理和应急救护“双证”资格的护理员89人。区人力社保局整合“一老一小”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资源,探索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体,以技能大师为引领核心,常态化开展“名匠领航”活动。2024年,评选杭州萧山颐乐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以王利为领办人,建立王利养老护理员技师工作室。三是做强竞赛比武。成功举办萧山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首次设立“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提升比武”双赛道,共有68名养老护理员参赛,其中“90后”选手占比超过60%,年轻护理员已成为参赛主力。积极组织参加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在全区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良性循环,为“一老一小”服务领域注入了专业发展新活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动态监测综合评价机制。依托区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实行月度评价、季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养老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持续改进。
二是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围绕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服务设施设备等四个方面24项指标,定期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试评。将监测结果作为优化养老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每半年开展一轮测评,深入分析机构运营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财政补贴分配、风险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三是推进“双区联动”服务延伸。以城厢、蜀山、宁围、临浦、盈丰五个镇街为试点,推动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向“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延伸服务。通过筛查评估确定目标人群,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分层分类提供干预服务和资源链接,构建涵盖科普教育、风险筛查、精准评估、跟踪干预、家庭支持、专业照护的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是实施助餐服务提质行动。聚焦农村地区助餐服务,优化助餐点位布局和服务模式,通过“加减法”补齐“30分钟配送服务圈”短板。逐步退出助餐量少、运行不可持续的助餐点位,推动服务模式从“村村建食堂”向“中央厨房+助餐点+上门送餐”转变。同时,推进老年食堂适老化改造和“阳光厨房”建设,加强营养膳食指导,联合卫健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团队指导和内部营养师培训,推动老年食堂从“有的吃”向“吃得好”转变,切实提升助餐服务质量。
五是优化村社日间照料中心星级管理。制定完善村社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规范,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测评价结果应用,推动服务管理规范化。建立以资金补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评定为三星级及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经考核合格后给予运营补助,激励村社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是优化老年教育供给。以宁围街道宁新村为试点,打造集银龄学堂、适老化体验点、赋能中心于一体的多场景融合老年教育模式;以闻堰街道江澜社区、新街街道江南村、党湾镇梅东村、瓜沥镇城中社区为试点,探索“社团+”“部门+”“社会组织+”等多资源融合模式,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七是协同发力推进多元化办托。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发力,重点推进“嵌入式”单位办托模式。针对产业园区数量多、嵌入式托育机构覆盖不足的现状,区卫健局将联动发改、经信、规划资源等部门,全面摸排产业园区分布、青年职工结构与托育需求底数,优先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高密度就业区域规划新建或利用存量空间改建嵌入式托育设施,鼓励引导新建产业园区项目同步配套普惠托育点。
以上是对您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同时也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
(承办联系人:贺军 联系电话:8961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