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医生,我的脸怎么这么黄,还感觉很累,我都要变成‘黄脸婆’了,您快帮我看看。”来自萧山的玲玲一脸疲惫地走进区第一人民医院诊室,丈夫忧心忡忡地陪伴在侧,接诊的医生发现她原本应是红润的脸庞,此刻却泛着不健康的黄色。安排相关检查后,结果令人震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达1187U/L(正常值7-40U/L),超标近30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90U/L(正常13-35U/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显著升高,白蛋白偏低——所有指标都指向急性肝损伤!
经医生询问,原来,深受失眠、多汗困扰的她,选择服用中药调理,其中含有何首乌。
何首乌,被誉为中医“补益四大仙草”之一,素有“养血乌发圣品”美誉,常用于养血安神、乌发养颜。然而,这颗“神奇草药”却暗藏伤肝风险:何首乌富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过量或长期服用易引发肝脏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生何首乌毒性显著高于经过炮制的制何首乌,炮制工艺不规范也可能增强其肝毒性。部分人群因基因等因素,对何首乌成分更易产生过敏或毒性反应。
肝损伤信号,这些警报别忽视:⚠️ 持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 尿色浓如茶汁。⚠️ 眼白与皮肤同步泛黄。若出现类似“组合拳”症状,尤其伴随黄疸,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就医。温馨提示: 应避免长期/超量服用何首乌。 中药须经正规中医辨证指导。
近年来大家养生保健意识提高,中草药因在慢性病调理等方面有西医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很受欢迎。然而由于医学知识匮乏,使用过程中没考虑成分、剂量或身体体质等原因,药物性肝损伤越来越常见。据了解,门诊接诊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为盲目服用中药、养生茶及保健食品后发病。
此外,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至少有200种以上,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损药物包括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精神科药物等,大多数病人是因为这些药物引起的药肝。服用药物一定要按医嘱,不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
萧小狮建议大伙儿,不管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服药一定要遵医嘱,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所谓的“秘方”“偏方”等,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服药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表现时,要高度警惕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时上医院就诊。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