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15/2025-79184 | 成文日期 | 2025-08-22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萧农提字〔2025〕22号 | 有效性 |
王登承委员:
你在区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科技创新提升附加值数智赋能延展产业链——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所前杨梅产业的建议》(第83号)的提案已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杨梅产业(特别是所前杨梅)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案中提出的所有杨梅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推动我区
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品种结构优化与品牌建设
杨梅系萧山传统名果,已有千年栽培历史,据《浙江特产风味指南》一书载:“萧山、慈溪、余姚和兰溪等地都是杨梅产地,其中以萧山杨梅最负盛名”。目前萧山杨梅种植面积15000亩,主要分布在所前、进化、河上等镇(街道),主栽品种有“早色”和“迟色”,另外,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出杨梅早熟良种“早鲜”,2019年通过农业部认定为推广良种。这为我们品种结构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针对您提出的品种结构单一、品牌效应不足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依托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加快“早鲜杨梅”等优良新品种的繁殖与推广,逐步调整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搭配的格局,延长上市周期。二是强化品牌培育与推广,萧山“慈姑裘”品牌杨梅在首届长三角精品杨梅推介活动中荣获金奖,2005年“杜家杨梅”申请原产地注册成功,萧山杨梅还多次荣获省市评比金奖,这些都是我们品牌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合作社等采用统一品牌及包装或自主创新品牌。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各级杨梅产业展会、评选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关于科技赋能与风险防控
对于科技赋能滞后、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区杭州鼎金果品专业合作社已建省内首个山体坡面智能化杨梅连栋梯形大棚7950平方米;杭州依天红家庭农场已建山地杨梅大棚1个,这些都为我们科技赋能产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我们将积极与省市科研部门合作,目前,已与省农科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针对特色品种开发利用不足、露天栽培生产效率与商品果率低、设施栽培产量品质不稳等问题,开展地方品种特征性、功效物质挖掘、露天杨梅安全省力化生产技术、设施杨梅稳产提质技术等研究,助力萧山杨梅产业品牌效益提升与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与智能化管理,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户普及生态栽培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同时,试点在所前镇杜家村核心地方建设数字化示范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土壤温湿度、光照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目前该示范基地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三是试点开展杨梅种植统防统治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并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保障杨梅品质安全。四是借助区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机化项目建设,支持杨梅种植设施提升,鼓励农户、合作社等开展杨梅大棚种植,在杨梅大棚种植的基础上,鼓励进一步开展喷滴灌、水肥一体和滑轨运输、无人机运输等机械化自动化改造,不断提升劳动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三、关于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围绕产业链条短、附加值挖掘不足的现状,我们将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升级。所前镇已连续27次成功举办了“萧山杜家杨梅节”,在2024年、2025年浙江省“六月红”系列活动中,萧山杨梅精品采摘路线都得到了推荐,大大提高了萧山杨梅的市场知名度,这为我们产业链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所前镇党委政府已正式发布《所前镇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以农促旅、以文塑旅、以旅兴农”发展格局。把杨梅产业作为所前镇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杨梅+体育”“杨梅+非遗”“杨梅+研学”等跨界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并继续推广杨梅树认养活动(2023年所前镇认养116棵),鼓励青年农创客开展网络直播、电商直播等带动农户销售,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深化与顺丰快递、邮政快递等开展冷链物流合作,打造“上午采摘-下午直达”的冷链物流网。引导当地企业研发杨梅干、杨梅酵素、杨梅酒、杨梅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杨梅衍生产品。
四、关于政策保障体系完善
近期浙江省组织开展杨梅及杨梅酒产业调查研究,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浙江土特产·杨梅酒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计划》两个文件,为我区杨梅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9年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萧山区加快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萧政办发〔2019〕62号),2021年萧山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细则》(萧委办发〔2021〕41号),2022年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萧山区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新标杆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萧政办发〔2022〕37号),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机械强农、种质资源保护、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将予以重点扶持。2023年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和萧山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杭州市萧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萧农产〔2023〕82号)和《〈萧山区种养业“三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萧农种养〔2023〕85号),促进我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
根据上述相关政策,可推动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破解小农分散瓶颈。目前杨梅企业(合作社)已得到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补助资金300多万元。
我们将鼓励和支持种植户申报成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发挥引领带头和共富示范作用。鼓励农户将杨梅林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入股合作社,由专业团队或者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实现土地连片,集中集约种植,释放劳动力转向加工、旅游等环节,提升亩均收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细化工作举措,加强协调配合,推动杨梅产业的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杨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