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5/2025-79180 成文日期 2025-08-21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萧农提字〔2025〕18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26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9-29 16: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分享:

郭昊展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关于萧山打造更多三产融合共富样板农村(项目)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是乡村振兴中的三个痛点,产业融合不够导致区域差距拉大,

而缺乏内生动力又制约了产业的融合,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零碳+农业”模式,打造绿色共富示范项目。2025年上半年,我区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省市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要求,将光伏发电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扎实推进,我区光伏发电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区首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萧山区益农镇杭州凌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10MW渔光互补项目于2025年5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光伏+渔业”双收益--水上清洁发电,水下生态养殖,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单位面积土地价值倍增,同时采用AI监控系统,数字化监测,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动态跟踪发电数据,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萧山区浦阳镇浙江兴能科技有限公司110MW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已开工建设。萧山区杭州珈玥新能源(义桥)5.95MW和珈禾新能源(义桥)5.88MW二个渔光互补项目于2025年1月份通过相关部门评审的,2月份完成备案。我区坚持“以农为先、能源驱动、深度融合、共赢共富”的基本原则,计划建成一批“光伏+茶(药、果、林)园”“光伏+设施养殖”“光伏+设施渔业”“光伏+生态修复”等先进标杆项目。农业光伏项目也可享受相关的政策补助,具体可咨询萧山区发改局能源管理科。

二、破解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构建“接二连三”农业新生态。一是深化“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区农业农村局已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湘湖实验室签署“萧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方战略合作,将立足萧山农业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坚持“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特色彰显”原则,按照“小切口、大文章”的合作思路,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孵化,有效促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显著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萧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样板。二是推进共富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萧山本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萧山萝卜干”“湘湖龙井”等产品为核心,整合萧山梅干菜、萧山青梅等资源,打造“一核多品”的品牌矩阵。三是推进农产品冷链和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土特产”优势企业开展产业链提升,发挥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规模优势,加强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宝盛净菜、金溢冷链等项目相继投产,“萧山区蔬菜(萝卜干)全产业链”上榜省级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四是加大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的扶持力度。不断丰富“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新形式,立足资源禀赋,探索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房车露营、低空旅游、乡村咖啡等“农业+”项目。

三、强化制度和要素保障,构建高效赋能体系。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乡村产业发展。财政资金按照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扶持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二是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对部分生产性设施用地或规模较小的附属设施用地简化方案审核流程;对集中规模流转林地的经营主体,允许按照有关规定申报林业生产用房及相关附属设施用地。切实保障农业建设用地需求,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三是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动能优势。包括加大人才招引培养力度;深入实施“两进两回”鼓励青年、乡贤人才返乡创业投资,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城市创客、农合联会员等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深入拓展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专业人才下沉力度,派遣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等措施。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诚挚邀请您继续关注萧山农业三产融合的发展,并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