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萧山生态文明建设的迷你勋章

发布日期:2025-09-23 0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我是获得科学界“盖章认证”的全球真菌新物种——因发现于杭州萧山戴村石牛山,得名“杭州卷胶耳”。我的出现,让杭州拥有了第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胶质真菌,也是萧山生态文明建设的“迷你勋章”。

平时我基本“隐身”,像一滴不小心掉在木头上的小水珠,圆润透亮,表面滑溜溜的。我喜欢住在阔叶树的腐木和枯枝上,和兄弟姐妹们挤成一串。每当下雨天空气湿漉漉的时候,我们就会悄悄冒出头。我们会默默分解枯木,把氮元素还给土壤,滋养其他植物和微生物,大家习惯把我们称为生物圈里的“营养外卖员”。

全世界卷胶耳属有36个亲戚,可在中国,却从来没被人亲眼见到过……2022年11月起,萧山区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林业大学等权威单位启动首次全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最终,专家团队在萧山戴村石牛山的落叶堆里发现了我们。同期被发现的新物种还有半圆形胶孔菌和柯克氏黄囊菇。

我和朋友们的成功“出道”并非偶然。萧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兼具,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像我们一样的小生命提供了宜居的环境。

2024年3月,我的名字还登上了真菌学顶级期刊《Mycology》。现在我的“证件照”标本被珍藏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标本馆里,堪称“菌生”高光时刻。听说人类网友总爱问“能吃吗?好吃吗?”作为刚被科学界“盖章”的新物种,我的化学成分还是个谜。为了大家的健康,还是让我们安静地当一棵树上的“小水珠”吧!

守护者说

“世界新物种的发现不仅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正在持续优化,也拓宽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在萧山南部的寺坞岭自然地,负责人刘申敏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仅28岁的生态修复团队,以公益模式探索林地生态恢复及恢复后可持续保护机制。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监测到的物种从600多种上升至700多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金婷婷 李佳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