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匠育良匠 技能变产能

萧山80余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点燃新质生产力星火

发布日期:2025-09-23 09: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前不久,在杭州市“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萧山1家省级技师工作室和3家市级技师工作室获得授牌。至此,全区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已达8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25家,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从精密的设备维修、数控加工,到贴近民生的餐饮服务、医疗保健,这些遍布各行各业的“技能堡垒”,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萧山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燎原之势。

名匠领航  锻造技能磁场

在新晋的市级工作室沈梁数控铣工技师工作室里,机械运转声与讨论声交织,工作室负责人沈梁正指导学生改良一款离子发生器装置——这既是一项教学实践,也是一家环保企业的真实研发需求。待设计方案通过试验验证,新装置将投入生产,助力企业提升产品性能。

“技能人才必须紧跟产业升级步伐。”深耕数控领域15年,沈梁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将生产一线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先后参与十余项企业技改与创新研发项目。去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专用夹具,成功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中“找基准难、加工易晃动”的行业共性难题。

而在新晋的省级工作室宋永红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高级技师宋永红在一丝不苟地传授保健按摩技法。从穴位定位、手法力道到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方案制定,他都结合实际案例细致解析。该工作室致力于弘扬中医文化,帮助更多人缓解亚健康问题,多年来已培养高级保健按摩师1000余人、技师100余人,为健康服务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萧山,技能大师们正以“传帮带”为纽带,锻造一个个凝聚力强、技术实力雄厚的技能磁场。

创新创效  激活生产力引擎

技能的终极价值,在于生产实践的检验。

在杭齿集团硕大的磨齿设备厂房内,集团制造部维保中心主任、高级技师陆立军正带领徒弟对一台磨齿机进行精密度调试。身后,一排排检修完毕的高精度设备,无声诠释着“技能如何转化为产能”。

“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影响整条生产线进度。尤其是大型进口设备,维修成本高、周期长,我们必须依靠自身技术,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排除故障恢复生产,提升企业效能。”作为陆立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陆立军承担着整个集团所有数控、重型、大型及各类国内外高精尖设备的维修及技术攻关。工作室成立九年来,他带领团队专注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改造与替代,获得30余项实用性专利和发明专利,不仅为企业破解了多项生产技术“疑难杂症”,还累计节约成本、创造效益1300余万元。眼下,他的工作室正在向国家级迈进。

像这样的“特种部队”在萧山不胜枚举。吴义升凹版印刷技师工作室通过持续优化环保油墨配方与印刷烘干工艺,在保证印刷品质的同时,年省原膜成本超百万元,2024年生产效率提升20.18%。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完成280多项革新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4900万元,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关键支撑。

政策赋能  守护工匠“成长摇篮”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百花齐放”,得益于“政策+服务”的精准护航。

当前,我区已系统构建了覆盖工作室全生命周期的支撑体系。如给予一次性10万元建设补助和每年3万元运行经费;优先推荐领衔人参评“新时代浙江工匠”等荣誉;通过“名匠领航团”和“新萧匠”专项服务补贴等机制,激励工作室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成果转化。

今年,我区还重磅推出了《关于深化“新萧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六大目标形成15项政策矩阵,覆盖人才“引、育、评、用、激、保”各环节。同时,创新构建“1个区级基地+3个中心镇站点+N个村社点位”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将包括技工院校、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资源下沉,打造全域覆盖的技能提升网络,从而形成全市领先、独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建设体系。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师带徒”机制,将带徒成效纳入人才评价;常态化开展“技能大师助企行”,鼓励工作室“揭榜挂帅”,精准破解产业技术瓶颈,让创新成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持续迸发活力。(钱嫣 王荣 金铃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