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总工会充分发挥自身阵地优势,以精细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积极探索工会助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新模式,以新就业形态户外劳动者为重点群体,推进“爱心驿家”服务阵地建设。目前,全区已建设44家“爱心驿家”,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5家,不断织密服务网络。
“司机之家”驿站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蹲在“司机之家”驿站外,盯着电量只剩18%的仪表盘发愁,直到驿站小哥拍他肩膀:“试试液冷超充?10分钟够你喝杯咖啡。”王师傅半信半疑插上充电枪。拿铁刚喝两口,手机“叮”地亮了——电量80%。
我区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专项服务,成立全区首个“新能源汽车服务驿站”。该站遵循“15分钟服务圈”理念,以服务网约车司机为中心,完善扩充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司机之家,成为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的温暖之家。
我区紧扣网约车司机需求,以让“摆渡人”有“温暖家”为原则,补“动能”更补“心能”,让“送货人”变“收获人”,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职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有效传递工会的爱与暖,持续擦亮“工会惠民”服务品牌。
创新“工厢家” 构建多元化建设模式
在浙江申通全国最美驿站,有个传说级人物——张姨。暴雨夜,十几个淋成落汤鸡的外卖小哥冲进驿站,只见张姨端出姜汤,转身又帮投诉欠薪的小哥接通法律援助电话。
“上次她给我缝扣子,这次直接帮我要回三万元押金!”快递员小陈指着“当代红娘”锦旗偷笑:“我媳妇也是张姨在饺子宴上介绍的。”
最让95后快递妹林琳心动的是积分墙——送300件快递就能兑换汽修工具包。如今她白天送件,晚上在工匠课堂学钣金,笔记本首页写着豪言壮语:“下一步:挑战月入过万。”
城厢街道以开发“工厢家”公益服务应用场景为先行,聚力“资源整合+智能服务+贴心关怀”,打造了“两端一舱”整体架构“工厢家”平台,包括微信职工端、PC管理端、数字驾驶舱。在“云上服务站点”,户外劳动者可通过指尖进行工会入会、获取义诊信息、参与公益活动等,集换电维修、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医疗保健、餐饮购物等服务为一体,提升区域站点的黏度和活跃度。同时,以三餐四季为切入点,形成以户外劳动者聚点为半径的“200米辐射圈”,打造“工厢家”工会驿站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链式体系” 精准延伸服务内涵
萧山交投长运修理分公司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提供停车充能、维修保养、自助洗车、餐饮供应、临时休息、方便如厕等6项核心服务。网约车司机和户外劳动者可享受免费网络、快速淋浴、医疗应急、手机充电、书刊解压等暖心服务,目前已成功升级为24小时户外劳动者服务点。
站内共规划建设100个充电桩,采用部分液冷超充设备,从20%到80%仅需10分钟,真正实现“一杯咖啡充满电”。每季度固定与各类社会团体合作,联合开展免费理发、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浙江工匠”俞文生的“俞文生技能大师工作室”还组织开展机修、电工、天然气、空调、钣金五大工种的高技能型人才培训,为服务站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未来,我区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从“按需选点、联合共建、资金保障、设施齐全、活动经常”五方面着手,推动服务阵地从“物理覆盖”向“品质升级”转变,真正让“小站点”释放“大温暖”,成为职工的“幸福港湾”,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便利和实惠。(刘殿君 漏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