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塔入选“2025年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5-09-16 09: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近日,“2025年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重点展示案例入围名单”公布,《楼塔镇构建“楼英+”体系 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我区唯一入围案例。

作为名医楼英故里,楼塔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近年来,楼塔以楼英文化为核心,激活传统中医药文化,全方位、多维度全力打造楼英文化品牌,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楼英中医药文化研究及其成果转化,让楼英文化活起来。

传承“楼英+非遗”文化

“楼塔细十番”由名医楼英自宫廷带入民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着手,总投资350万元打造“楼塔细十番”传艺馆、记忆馆,将非遗文化的展示展陈与非遗项目的训练演练相结合,不仅成为展示千年古镇楼塔的文化综合体,也促进“细十番”项目的展示与传承。

除了“细十番”外,楼塔还有区级非遗“楼英中医内科”“楼英祭”“楼英传说”等,对相关楼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得这些非遗项目成为楼英文化的金名片,以非遗串联楼塔多种文化项目,也推动全域文化发展。

立足楼英中医药的核心基因,楼塔以打造楼英中医药康养小镇为目标,坚持“政府引产业、专家强论证、民间传风俗、医理惠天下”理念,全面保护祠堂、老街、老药店等文化空间,培育以中医康养为主题的非遗体验点和旅游线路,激活传统中医药文化,振兴乡村经济。

打造“楼英+产业”文化

楼塔招引慈孝堂科技公司落户。慈孝堂依托楼英医学理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穴位理论,以其自主研发创新的磁灸科技,同时结合楼塔中医药、百药山等特色禀赋,在雀山岭村开展康养村舍项目。该项目集民宿、自助餐厅、康养理疗、文化娱乐为一体,打造吃、住、行、游全链条康养产业。

与此同时,围绕本地中医药特色、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楼塔探索乡村共富合作共建项目,以“楼英中药香囊”制作为试点建立共富工坊。此外,立足本地历史文化和野生药材资源优势,楼塔重点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已经培育了百药山黄精、东纪坞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

除了积极发展中医药产业外,近年来,楼塔以现代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借助“楼英IP”形象,并结合当地现有产业,研发一系列衍生文创产品,生产的楼英清通茶、太公花草盲盒、太公礼盒等一系列文创实物,广受消费者好评。

深化“楼英+教育”文化

大同小学依托本地盛产中草药的“百药山”和本土名中医“楼英”,从中草药传统文化中提取积极正面的育人因子,打磨中草药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主动参与中草药的种植与制作,认识中草药的属性和秉性,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同小学目前编印有《楼塔常见中草药》校本教材,中草药系列活动相继开展。“小楼英种植园”“中草药体验室”建成使用,校外近2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也已用于课程实践。

此外,还通过开展特色中医药研学活动,丰富校外生活。与城市书房、野孩子基地等合作,利用节假日、暑期,连续举办五届“跟着太公学中医”研学品牌活动。该镇中医药研学路线成为萧山首批中医药研学路线推广线路之一,吸引不少中小学生参加,体会中医药文化之美。

创新“楼英+文旅”文化

楼塔以名医楼英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特色,整合古镇文化资源,引入健康产业理念,着力打造康养小镇。

楼塔利用百药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康养村舍、慈孝堂中医馆、楼英纪念馆等现有资源,将楼英中医药文化景观融入旅游业,连点成线,形成楼英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融合,开发出多条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旅游专线,形成以楼英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特色,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保健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

多年来,楼塔结合“半年节”“年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融入楼英文化,开展“遇见楼英”非遗市集,文艺展演,促进文旅发展。该镇举办的楼英中医药文化特色新春活动,线上线下吸引人流量30余万人,各类商家40多家,活动期间,市集日均流量超2000人,销售额超20万元。(刘殿君 方梦婷 袁高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