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是不是总在深夜“仰望天花板”?明明身体已疲惫不堪,大脑却异常清醒?尝试数羊助眠,从1数到1000,非但没能进入梦乡,反而越数越焦虑……
若你正遭遇这样的困扰,别急于否定自己,更别咬牙硬扛!这并非你的“错”,很可能是“换季失眠”找上了门。夏秋交替之际,气温悄然下降、空气湿度逐渐降低、日照时长慢慢缩短,这些环境变化来得悄无声息,而我们的身体尚未及时调整适应,就容易被失眠“缠上”。
一探究竟:是谁“偷走”了你的睡眠?
一是昼夜节律被打乱。入秋后,白昼缩短、黑夜变长,日照时间减少会直接影响体内褪黑素等调节睡眠的激素分泌,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的情况。
二是气温波动影响睡眠稳定性。民间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这种温差变化,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导致夜间易醒。
三是季节性情绪波动诱发失眠。秋季草木凋零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忧郁、惆怅的“悲秋”情绪,这种季节性情绪波动看似影响不大,实则是焦虑和失眠的常见“导火索”。负面情绪在夜间容易被放大,占据大脑思绪,使人难以平静,自然无法顺利进入睡眠。
对症下药:4个妙招帮你找回一夜好眠
一是调节作息,顺应自然节律。《黄帝内经》中提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法则,这一理念非常契合秋季的睡眠养生需求。入秋后,建议大家逐渐将入睡时间提前。同时,要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使到了周末或节假日,也不要随意打乱作息,长期保持规律的作息,才能让生物钟稳定运行,为优质睡眠打下基础。
二是饮食调理,助力宁心安神。想要改善睡眠,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晚餐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烧烤等食物。此外,晚上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及含有酒精的饮料,也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夜间频繁起夜,打断睡眠。还需要注意的是,睡前不宜过饱或过度饥饿。如果睡前感觉有些饥饿,不妨喝一小杯温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有助于促进褪黑素合成,帮助安神助眠。
三是情志调养,舒缓身心压力。建议在天气晴朗时多到户外散步、慢跑、登山,接触阳光和自然,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舒缓“悲秋”情绪。同时,主动参与一些让自己开心的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交谈、培养兴趣爱好等,通过这些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情绪乐观,避免陷入过度悲伤的情绪中。
四是改善睡眠环境,打造舒适“睡眠港湾”。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能大大提高入睡效率和睡眠质量。秋季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让空气保持湿润。另外,要养成“床只用于睡觉”的习惯,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等,让身体形成 “一躺在床上就准备睡觉”的条件反射,减少外界因素对睡眠的干扰,更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