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102/2025-78450 成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机构 区投促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投资促进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9-01 16: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投资促进局
分享:

龚利亚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落实“腾笼换鸟”企业返“城”的建议》已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发改局、区经信局、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顶层设计引领。制定《关于打造“2+3+X”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企业返城路径。设立“腾笼换鸟”专班,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二是‌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广“企业自主腾换+政府精准服务”模式,通过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民营企业园区有机更新扶持等,降低企业返城成本。在全市率先开展SPV市场化腾笼模式,获得1.6亿元市级“腾笼换鸟”专项资金(全市第一)。三是综合服务保障优化。通过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系统性培育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梯度化、生态化支撑服务保障。

(二)创新土地供给模式

一是‌连片空间再造。聚焦三大低效连片区块(临浦工业园、瓜沥党山工业园、桥南区块),通过动态监测、精准施策、有序腾退。2024年连片腾笼区域完成企业签约2228亩,存量用地新增产业空间110万平方米,处置挪作他用1154亩。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9113亩,出让土地3367亩,均居全市第一。二是‌载体定制化建设。打造适配性强的标准厂房和标杆园区,如桥南区块硬科技创新中心改造后引入中信特种机器人等高端项目,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三是打造产城融合范例。围绕科百特为链主企业推进膜材料小镇建设为范例,通过腾笼换鸟,统筹项目落地、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完善生活配套设施等,多措并举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三)搭建产业承接平台

一是‌链式招商集聚。推动镇街园区向链式产业园区转型,重点招引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企业。例如市北“兵团”将5万余方低效用地改造为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园,吸引2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入驻。二是‌保障性住房配套。将产业园区职工宿舍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解决返城企业人才安居问题。如钱江电气项目拥有400多套宿舍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目前已经装修好200多套,已经出租20多套。三是‌数字平台赋能。积极对接、联动镇街、平台和国企,搭建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动态匹配“空笼”与“新鸟”需求,提升资源流转效率。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将持续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攻坚作风,坚持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为我区增添发展新动能 。

(一)打造高质量产业空间

高标准建设新材料化工园区(1580亩)、绿色印染园区(1000亩)、智慧电镀园区(100亩),全面推进优质化工、印染、电镀企业集聚,实现产业业态、形态、生态的全方位提升。加快利用存量厂房,帮助被征迁规上工业和部分新招引企业有效过渡,最大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推进供地安置,引导优质拆迁企业在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情况下实现入园供地集聚安置。加快设立小微园区,引导有基础、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入驻的同时,加快建设总部园区,出台总部经济激励政策,招引总部优质数据回归,让优质企业留心留根。

(二)构建链式产业生态

坚持链式招商,把镇街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优质企业集聚的链式产业园区;强化自主招商,进一步推进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加强政企协同,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园区有机更新,提升运营水平和发展质效。健全完善摸排机制和筛选标准,全力挖掘培育符合产业导向、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加强服务支撑,探索利益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做地成本和腾退成本。

(三)建设最优营商环境

进一步深化助企服务“二十条”、法护营商“十八条”,不断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助企陪跑员”等机制,持续打响“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努力当好企业家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企业家安心发展。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融合,落地应用“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生态环境审批领域全链条增值化改革。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对产业、企业的合规指引。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腾笼换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投资促进局

2025年8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