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5/2025-78382 成文日期 2025-08-29
发布机构 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29 16: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科技局
分享:

王登承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81号提案《关于加快构建我区“科创+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科协、区市场监管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创新强区首位战略不动摇,坚决贯彻“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做好教科人一体化改革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文章。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我区坚持“以场景为王、以技术为力”,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应用场景从单点示范向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将场景优势转化为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依托“北斗七星”科创平台持续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去年我区首夺科技创新创鼎,今年1-6月我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投入达56.64亿元,位列全市第三,占营收比重同比增长0.23个百分点;2个案例入选“创新浙江”典型案例,获卢山省长专题批示;我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成果转化基地入选杭州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成果转化基地。    

我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的同时,依然存在科创资源整合不足、成果转化效率偏低、未来产业基础薄弱等瓶颈、人才适配不平衡、创新生态不健全等问题。根据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平台引领,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链。一是提升科创平台能级。深化与各大高校战略合作,持续做大“北斗七星+”科创联盟,打造环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积极引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重器,争取更多央地协同、省地协同重大科技任务。优化科创平台管理机制,健全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平台发展、推动项目转化等方面作用,增强科创平台对全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深化院企协同创新。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推动更多企业把研究机构建在科创平台,加快建立一批实体化运作的联合研究中心。坚持“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技术攻关。全年建成新型院企联合研究中心8家以上、联合实验室80家以上,立项“揭榜挂帅”项目10项以上。加速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行项目孵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研发-孵化-小试-中试-产业化”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科创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推进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萧山分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技术交易额再破百亿,“5213”项目立项数超100个。

二、激发主体活力,构建梯度培育、精准服务的企业成长生态。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投入。全力攻坚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实现“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大力推广先研后付“安心宝”模式,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2.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二是推动企业攀高壮大。健全完善助企陪跑机制,实施新质中小微企业“鸿鹄行动”改革,构筑“精准识别-空间保障-基金助力-服务护航”四维联动体系,全年力争新认定国高企3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家、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企业上市3家。三是提升企业体感温度。持续深化助企服务“二十条”、法护营商“十八条”,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安企稳企“一企一档”,健全常态化沟通对接、闭环化解决问题等机制,加强与龙头企业战略合作,让企业大胆创新、安心发展。

三、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AI+制造”与未来产业双轮驱动格局。一是推动产业转型。用好场景、模型、算力、语料、数改“五券”,推动“AI+新制造”提质扩面,加快省级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建设,挖掘更多创新裂变项目,全年内生裂变项目80个以上、力争100个。规划建设图灵芯模联动社区、视谷芯机联动社区、信息港AI应用社区3大产业社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示范的芯模联动转化高地、AI融合应用创新高地、AI终端设备智造高地,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二是进军新质赛道。大力推进未来网络(6G)、合成生物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高水平打造“中国视谷”产业地标,加快视觉智能产业链建设。支持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杭州生物科技谷创新发展,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放大省低空产业发展公司优势,推进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级汽车智能底盘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打造特色园区。突出“一园一主业”,重点打造膜材料小镇、信息港小镇、图灵小镇、机器人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工业设计、共性技术、质量服务等公共平台。深化园区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打造高度定制化的标准厂房,探索将国企园区改革经验拓展至首批20个试点民营园区,合作组建园区基金,打通园区从“空间租赁”到“价值培育”路径。

四、构筑全链条体系,打造青年向往的创新雨林生态。一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探索优化人才“编制池”应用机制,推进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健全院企人才“互聘共享”、“全时双聘”等人才交流共享机制,完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互派模式。加快推进侠客岛人才综合体建设,打造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深度交流合作的高能级载体。二是强化政策引领。用好“1+6+N”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统筹40%政策资金总量集中保障科技创新领域,不折不扣落实杭州“三个15%”政策,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两重”“两新”重大政策等资金支持,健全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跟踪机制。三是做优科技金融。推进“33N”产业基金集群建设,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深化“拨投结合”模式,完善投决机制,提高科创项目直投比重。启动“萧山区创新积分贷”,全方位护航科创企业成长。强化“贷、保、担、投”协同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新金融服务产品、免抵押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浓厚创新氛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能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