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5/2025-78377 | 成文日期 | 2025-08-29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 |
文号 | 有效性 |
晁然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设生物工艺中试公共平台,加速发展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萧山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萧山区建设生物工艺中试平台的基本条件
当前,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未来产业方向,正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浙江省和杭州市相继出台《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和《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萧山区列为重点发展区域。目前我区已集聚了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以及科百特、传化生物等链主企业。作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合成生物学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科技城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其中钱湾生物港是江南科技城海归小镇的核心产业载体,布局建设共享实验室、医疗器械转化服务平台等多个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从研发到产业的全周期全流程公共服务。
二、关于提案中建议方案的办理答复
针对您提出的生物工艺中试公共平台建设相关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已会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区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围绕用地保障、审批优化、配套建设、运营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着力破解中试平台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科创资源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供给,畅通实验室级生产中试转化路径
我区以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为抓手,着力构建支撑实验室级生产转化的政策保障体系。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江南科技城区域重点推进钱湾生物港项目建设,一期30万方已投入使用,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146.5亩,专项规划建设适配实验室级生产转化的高标准空间载体,将于2025年底起分批交付,并为后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生态环境萧山分局聚焦合成生物工艺实验室级生产特殊性,加快区域规划环评修编以预留环境容量,争取将萧山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纳入市级"中试平台环评改革试点",创新"模块化中试车间"环评管理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实验室级生产项目实施"打捆审批"和"两表合一"简化流程,并配套"专人对接、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多维度完善实验室级生产的政策保障链条。
(二)创新运营模式,构建共享式中试产业生态
我区积极构建“企业需求导向、公共平台支撑”运营新模式,试点探索“创新与合规”融合模式,设立“一站式”中试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全力打造共享式中试产业生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形成企业与平台深度协同的创新格局。加快构建共享式基础设施体系,在规划环评中明确要求建设统一的废水处理站、危废暂存库等环保设施,实现污染物“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创新实施“生态环境白名单”制度,环境部门对入驻中试平台区域企业给予总量指标倾斜和专业技术指导,并通过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三)优化产业生态,构建技术转化服务体系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特性,系统构建专业化运营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浙大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组建“生物制造中试技术专家服务团”,通过技术沙龙、产业对接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区市监局出台专项奖补政策激励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成立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链条保护”,同时组建服务业联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开展“雷霆”执法行动,为创新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发挥人才科创优势,构建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生态
依托浙大国际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等“北斗七星+”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团队,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构建技术策源优势,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积极引进专业技术经济和成果转化团队,完善产业服务生态,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持续深化“研发在萧山、转化在萧山、总部在萧山”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未来重点工作计划
下一步,区科技局作为中试平台建设的区级主管部门,将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加快布局推进重点中试平台建设,联合属地及相关政府部门,对生物工艺中试公共平台建设做好跟踪服务和保障。
(一)打造差异化产业竞争力。聚焦“研发+市场”高附加值环节,发挥杭州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及资本活跃方面的显著优势,精准规避与内陆资源型地区在土地资源、能源成本上的同质化竞争,着力构建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生态。重点强化生物工艺中试平台的战略支撑作用,围绕合成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布局专业化中试平台,为创新成果提供工艺验证、放大试验和标准化服务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
(二)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建立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围绕生物工艺研发与中试放大特殊需求,制定统一的平台建设标准与绩效评价体系,重点破解平台在空间、环境、能源等专业设施配套方面的堵点难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试点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建设周期。完善资金支持体系,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中试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政府专项、企业投资和社会资本,重点保障共享车间、环保设施、公用工程等关键要素的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营,为中试平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全链条中试服务生态。聚焦重点产业方向,依托浙大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和浙江省合成生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其在高通量生物技术、酶工程、代谢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力量和技术装备,为企业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引进培育技术转移机构,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提供涵盖技术验证、工艺优化、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鼓励平台开放设备和技术服务,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