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1/2025-78362 成文日期 2025-08-15
发布机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29 15: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分享:

钟海平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推动南片科教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和萧山交投集团协办,现答复如下:

萧山区作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始终将人才置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萧山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6月,全区新招引35周岁以下大学生1.92万人,新增A-E类2341人、F类6853人,全区A-F类人才总量达4.97万人。新增技能人才5537人,全区技能人才总量42.67万人,专技人才总量达16.82万人,现在站博士后480人,累计已培养博士后1000余人。

一、现有人才政策情况

(一)引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构建“线上破壁提效+线下精准对接+生态无忧保障”三维引才服务体系,确保全区各镇街招聘需求获得同等触达人才机会。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通过“萧山人才网”云市场、“15分钟就业圈”就业创业地图、直播带岗,帮助萧山各地企业破除地域壁垒、高效链接人才资源。深入开展“千企万岗进校园”高校巡回招聘、周三人才集市、专场双选会、省外劳务协作等精准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已开展83场,各镇街近900余家次企业参加产才对接。全力打造“近悦远来”萧山人才生态金名片,推进青荷驿站、人才住房保障、人才子女入学通道、“家门口青少年宫”等建设,为人才提供人才体检、研学等多样化服务,显著提升企业吸引外来人才能力。

(二)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为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萧山区近年来不断升级人才政策体系。2024年以来,已密集出台了涵盖高层次人才引育、博士后支持、青年友好型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系列政策(包括《萧山区引进和培养人才生活津贴补助实施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高层次人才购(租)房补贴实施办法》《萧山区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萧山区青年友好型企业遴选办法(试行)》《杭州市萧山区F类人才授权认定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新萧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协同发力,为全区各镇街企业和人才提供最优制度支持,人才政策红利加速释放:2024年以来,全区兑现博士后各类补助资助1.68亿余元,为357人次博士后科研项目攻关、在站及出站留萧(来萧)等阶段提供全周期支持;兑现A-E类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五年内硕士生活津贴、应届生生活补贴、实习津贴等萧山区生活津贴近4亿元,惠及人才3.97万余人;兑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提升补贴、首席技师补助等2293.79万元,通过优厚、精准、多层次的资金支持,全面激活人才创新动能。

(三)博士后教科人一体化全域覆盖

萧山区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核心引擎,持续优化建设布局。目前,全区博士后工作站达67家(其中国家站32家,占全市1/5),总量稳居全省前列。2024年,戴村镇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杭州海尔希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设站成功,并引进首位博士后全职为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5年,闻堰街道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前镇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晋升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力提升了萧山城区以南区域高能级科研载体水平,为南部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萧山区探索形成新型研发平台博士后产才融合发展的萧山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支持萧山“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中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六家新型研发平台,与全区各类企业开展人才共享与深度合作,有效拓展了博士后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博士后“教科人一体化”在萧全域覆盖,为更多萧山南部企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四)企业自主评价权不断深化

萧山区着力构建清晰的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强化企业用人主体地位,通过深化“企业赋权+多元评价”机制改革,有效打通了人才成长与企业需求对接的路径。近年来,萧山区企业用人自主评价权改革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各镇街已由企业授权认定A-E类高层次人才5210人。2家企业获得职称自主评审权,已自主认定中级职称37名。69家企业获得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评审权,累计自主认定技能等级超1.4万人次。这一模式推动人才评价标准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成为驱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萧山区将锚定更高目标,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重点向全区各镇街尤其是南部地区资源倾斜,以目标导向推动工作落实,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构筑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具体举措如下:

(一)深化产才融合,强化博士后引擎作用

一是落实部署建强载体,全面落实省委“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重点推进萧山南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全区总量在上半年新建5家(增量全市第一)基础上,力争再增3家。二是释放政策引育动能,充分释放博士后政策红利,全力为博士后工作站运行、博士后科研项目及生活提供支持保障,为企业引育更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助力企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提能升级。三是推广模式赋能产业,深化运用新型研发平台博士后工作产才融合发展萧山模式,进一步向萧山南部企业拓展博士后服务覆盖范围,以“科教人”融合贯通赋能萧山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升级。

(二)强化技能引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一是精准对接产教需求,支持萧山技师学院等优秀院校、培训机构与萧山南部企业深度合作,将南部企业技能需求融入教学,通过“订单式”“冠名班”等培育模式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构建便捷培训网络,打造萧山南部“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推广河上镇膜力产业社区技能培训基层站点首创的“青年膜法学院工匠技能学堂”经验,鼓励、支持南片更多乡镇打造立足于本镇实际产业特色的基层培训阵地。三是扩大企业评价权限,引领更多专技技能人才密集、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萧山南部民营企业获得职称、技能自主评审权,强化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职称改革中受益和发展。

(三)优化人才生态,营造温暖润泽环境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扎实做好人才分类认定、职称评审、各类人才政策兑现等工作。二是创新工作载体,推进“青年友好型企业”建设,对青年人才招引多、为青年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企业予以奖励资金、给予授权认定名额。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围绕人才安居、医疗服务、交流学习、休闲文旅、体育运动等人才需求,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持续开展好健康体检、赴外研学、人才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出实招、下功夫,用心打造如阳光般温暖、雨露般润泽的人才发展生态,助力企业引才聚才。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