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9/2025-78221 | 成文日期 | 2025-08-26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食品药品监管 |
文号 | 有效性 |
王君艳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宝贵建言。经我局主办,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区文旅局、区商务局协办,现将有关工作落实情况及下一步举措答复如下:
一、强化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针对您提出的“加大检查力度与执法强度”建议,我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关键环节,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体系,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严把源头管控关,夯实安全根基
农产品溯源与检测双重发力。全区自2017年起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目前全区所有入库主体均能通过浙里办 APP中的“杭州数字三农小程序”自行开具合格证,实现生产主体可追溯。针对散户经营特点,拓展简式合格证使用范围,鼓励散户申领,确保源头可溯。2024年开展地产农产品抽检3587批次,对存在风险隐患品种实施重点抽查,从源头拦截不合格产品。
粮食安全落实全流程监管。一是抓好政策性粮食购销工作,确保粮食市场有效供给。进一步对加强粮食购销工作的指导,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在收购前完成粮食质量风险关口前移监测、做好田间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维护粮食收购秩序,会同萧山粮食购销公司做好超标粮处置的监管工作。二是密切关注粮食购销、库存和价格变化情况,完善区级储备体系建设,落实粮食储备规模,强化储备管理,加强储备粮监管,形成调控有力、运转规范、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确保区内粮油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吃的放心。三是夯实行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企业增强检化验力量。继续推动质量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提升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聚焦全链条,织密监管网络
农批市场与生鲜门店闭环管理。不断完善食用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商超和生鲜门店等全流通渠道的监管链条,“无合格证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落实批批快检”机制被列入省局2025年“浙里食安”试点改革项目。2025年上半年,萧山区2家农批市场自检食用农产品43.84万批次,发现并处置阳性产品170批次;对批发市场开展监管快检1195批次,发现阳性产品32批次,对325家生鲜门店开展监管快检3880批次,发现阳性157批次,拦截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800余公斤。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区“浙食链” 重点主体上链率达96.82%,重点品种上链率95.82%。
深入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等专项整治,我区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以331个行政村、商业城、新农都市场等为重点区域,开展“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排查。2025年上半年,全区排查主体2675家次,发现问题414起,全部闭环整改;办理涉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5件,罚没款35.54万元;查处掺假掺杂肉制品案件7件,罚没款2.1万元。与公安部门建立行刑衔接机制,联合约谈22家肉制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负责人,形成“监管—执法—震慑”联动效应。
(三)紧盯消费终端,守护群众餐桌
聚焦学校、养老机构等民生关切领域。2025年上半年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626家次、养老机构食堂102家次,整改问题361个。推进省市民生实事及区政府重点工作“16家中小学校食堂提档升级项目”。推进校园食材配送企业“阳光化”建设,对11家申报企业开展集中培训,规范采购、储存、运输全流程。多次开展食品安全“百姓点检”进校园、进养老院活动,邀请学生家长、老人家属深入食堂后厨参与监督,发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读本1000余册,帮助“一老一小”吃得科学、吃得安心。
规范提升小餐饮与网络餐饮。深入实施小餐饮“净厨”行动,制作发放规范要点图卡1万余份;开展餐饮“综合查一次”,对全区12000余家社会餐饮完成全覆盖排查,发放反餐饮浪费海报桌贴、禁烟标识1万余份。摸排“网红”商圈及商户200余家,实施重点检查。培育建成3个网络餐饮无堂食外卖示范点。今年上半年发布餐饮“红黑榜”5期,公示红榜单位33家,黑榜单位25家。
深入落实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上半年顺利完成14场重大活动、中高考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保障20万余人次用餐安全,实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两个零发生”。
动态管控流动摊贩。持续指导全区各镇街提升流动摊贩管控力度。通过流动摊贩普查和夜查行动摸清摊贩运行态势,指导属地镇街针对聚集摊群开展针对性劝导、执法工作,打击室外无照经营行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同时综合行政执法局对管养范围内部分点位人行道加装隔离设施,不断压缩流动摊贩经营的物理空间,降低流动摊贩从业的便利性。
二、培育优质品牌,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您提出的“大力培育本地食品品牌”建议,我区一直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通过传承传统技艺、扶持骨干企业、打造示范标杆,推动食品产业从“安全底线”向“品质高线”升级。
(一)传承保护传统品牌,彰显地方特色
非遗技艺与食安理念融合发展。对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给予特别关注与扶持。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同时强调传统食品的安全价值,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选择传统食品,促进传统食品在现代食品安全体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食品小作坊提质增效。推进小作坊“五化”提升,2025 年上半年建成“乡村富民作坊”“精品食品作坊”5家、“产文旅研学一体融合作坊”1家。通过个性化精准指导,规范生产流程,提升萧山地方特色食品美誉度,使其既保留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安全标准,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品”。
(二)聚焦本土培育,加强政策赋能
2025年出台《萧山区关于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本土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对获评国家、省、市老字号产业园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老字号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评定,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推动开展2025年“萧山老字号”认定,拟定《关于开展“萧山老字号”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老字号企业有序传承发展。同时创新消费场景,举办“守正创新・聚势共赢”老字号电商赋能沙龙活动,鼓励老字号企业拓展电商新路径。充分利用浙BA城市争霸赛揭幕战市集消费契机,市区联动发放浙BA观赛红包,邀请区内食品、工艺品等行业老字号企业参与,广泛宣传吸引流量,帮助老字号企业创新体验消费场景。
协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科所服地”多方联动模式指导镇街开展地理标志培育,今年以来已指导“三清茶”、“三围芹菜”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指导杭州宏诚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入选 “浙产好食品・食尚最杭州”重点培育清单,制定专属发展方案;协助华润雪花啤酒(浙江)有限公司更新风险管控清单,其产品标签率先采用GB7718新标准,推动企业实现产量与营收双增长;联合萧山机场海关,助力不二家食品在临空保税园区落地进口食品分包业务,拓展高端市场。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尽管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小作坊监管难度大、新兴业态如网络餐饮风险暗藏等挑战。下一步,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指引,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织密监管网络,提升治理效能
深化全链条监管。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对受污染耕地全面落实安全利用与修复措施,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严防农业废弃物污染水体土壤,保障灌溉用水和种植环境安全。严控涉食企业环境风险。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环境监管,严查偷排废水、固废乱堆等行为,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推动“浙食链”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年底前重点主体、重点品种上链率保持95%以上;优化农批市场 “来货报备—入场检测—销售追溯”流程,对1500批次以上高风险产品开展靶向抽检,确保阳性产品100%闭环处置。
聚焦重点领域攻坚。制定“一校一策”精准指导,保质保量完成16家中小学校食堂提档升级,实现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全覆盖;对30%外卖商家开展双随机抽查,推动“网红”商圈食品安全公示率达100%;持续整治流动摊贩,新增20处隔离设施,压缩违规空间。
强化专项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制售伪劣肉制品整治工作。根据前期各所整治发现的典型问题,以区食药安办名义向各镇街发送工作提示函,强化镇街对农村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属地管理责任。继续排查典型性、季节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大对肉制品、糕点、酱腌菜等产品的抽检力度,落实问题闭环处置措施。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对重大案件联合公安、检察部门快查快办,形成“违法必严惩”的高压态势。
(二)厚植品牌沃土,促进产业升级
推进地理标志使用,激活农产品资源。针对萧山区现有的“萧山萝卜干”“杜家杨梅”“萧山大青梅”三个地理标志权利主体缺位的现状,积极对接区政府、相关镇街及有关单位,推动做好政府授权工作,明确权利主体及其日常监督管理职责。
强化商标品牌培训,赋能市场主体发展。定期举办商标品牌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品牌持有人的管理意识与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加深市场主体对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影响力的认识,激发企业用标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商标品牌使用范围。
围绕“关键少数”,创新打造“美食安全”生态。持续更新“网红”商圈及商户开展重点检查和精准指导提升。对建设成果通过“红黑榜”、“萧山美食地图”发布。开展具有萧山区域特色的炒货行业质量提升工作,实地指导森宝食品、永强食品等炒货行业规上企业新增生产线的规范化布局,辅导全区11家炒货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化生产,争取全区炒货企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对全区继续建设“乡村富民”食品作坊5家,加强对小作坊食品生产过程监管,提升作坊食品质量。
(三)凝聚共治合力,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监督协会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加强协会与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的联动协作,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治的闭环机制。继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志愿者社会监督行动,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体系,引导志愿者深入乡村集市等重点区域,从源头排查风险隐患,让监督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科普达人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科普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同时动员食品企业、行业专家、媒体工作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内容创作,让食品安全科普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从而有效提升大众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持续擦亮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品牌效应,推动“百姓点检”与萧山本土特产深度融合。用“食安共富”的理念串联起生产者、监管者与消费者,为萧山本味筑牢安全防线,让本土特色食品在安全与口碑的双重护航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食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区食药安办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吸纳代表建议,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健康萧山提供坚实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