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0/2025-78213 | 成文日期 | 2025-08-20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主题分类 | 卫生 |
文号 | 萧卫健建字〔2025〕15号 | 有效性 |
华盈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打造青年向往之城过程中更多关注青年心理健康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团区委、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青年人群心理健康关乎个体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我区将青年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建设“青年向往之城”的重要支撑,写入《萧山区关于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实施方案》,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协同发力,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夯实体系基础,强化服务能力与投入保障
一是完善硬件设施。依托区精神卫生中心,挂牌设立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杭州市青少年心理诊疗服务中心萧山分中心,并于2024年完成升级改造。现业务用房面积达350平方米,科学设置心理测评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10个专业功能区,可提供量表筛查、沙盘治疗、音乐放松、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等多元化专业服务。
二是建强专业队伍。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现有精神科医师48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名,并积极引进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才充实一线服务力量。选拔中青年业务骨干开展社会心理理论课程及专业技能训练,今年选送心理工作者参加杭州市精卫办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员岗位认证培训5人,杭州市儿童青少年“百组护苗”心理干预应急服务专项培训11人。
三是加大财政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运行经费380万元、项目经费40万元。对全区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累计投入300万元,用于辅导中心装修、家具、设备及仪器采购等,并对学校心育名师工作室的心理训练及预警干预设备购置及心理健康系统建设给予投入。
(二)聚焦重点群体,深化精准服务与联动协作
一是部门协同优化人才服务。通过做好人才服务、保障生活住房需求等方式,帮助青年人才消除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区委人才办迭代升级“人才码”应用场景,围绕“岗位哪里找、补贴哪里领、住房哪里安、社交哪里聚、创业哪里帮”的“五个哪里”核心诉求,强化人才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体系。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合力构建“实物+货币”双轨并行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精准落实人才租房补贴、公租房货币补贴等优惠政策,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切实减轻青年人才居住成本。
二是医校协作守护学生群体。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分别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签署医校合作协议,每年对新生进行全面心理评估,在校内常态化开设心理门诊,并设立转诊绿色通道,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周期、专业化保障。
三是医企联动对接职场需求。关注职场青年心理需求,深入企业一线,针对科技人才、青年工匠等群体普遍关注的职场压力管理、职业发展规划、人际关系调适等主题,组织开展心理科普讲座、团体辅导、现场咨询等,提升企业青年心理韧性与幸福感。
(三)创新宣教模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一是拓展线上科普阵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围绕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物质依赖、情感关系等青年关注的热点主题,涵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调适技巧等内容,制作精神卫生相关视频200多条,累计观看超10万次,已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直播近32场,其创作的系列科普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有效扩大了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融入青年活动载体。团区委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主题团课、青年座谈会等活动中。充分利用“青年之家”“家门口青少年宫”“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线下阵地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点。依托“青年萧山”平台开通线上心理咨询及预约功能。在“青春一起GO”“亲青恋”等品牌活动中巧妙融入心理健康主题互动环节。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发、承接专业心理服务项目。区委人才办依托国际人才俱乐部、人才会客厅等高品质阵地,举办心理学主题沙龙、减压读书会、心灵成长工作坊等活动,营造关心关爱人才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坚持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入“青年向往之城”建设全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推动服务阵地提质增效
加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做好基层心理服务骨干培育,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提供“青年心理问题识别”专项培训(每年不少于10学时)。持续优化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与服务流程,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重点向企业、高校、社区等青年聚集地延伸。针对各类人群设计课程,涵盖情绪管理、职场沟通等,确保课程内容贴合实际需求,满足各类人群心理健康宣教的需求。
(二)深化部门协同与机制创新
进一步统筹整合各部门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研究完善青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和长效保障机制。依托萧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杭州市青少年心理服务诊疗(促进)萧山区分中心,成立心理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队,提供“咨询-干预-转介”一站式服务,探索在区内龙头企业设立“企业心理服务站”。配合团区委建立健全青年需求常态化调研机制,综合运用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座谈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青年的心理健康诉求及意见建议,重点关注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青年、创业青年等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定期汇总分析调研数据,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推进人才服务与心理健康深度融合
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协同推进“15分钟人才服务圈”建设,探索在人才会客厅、国际人才俱乐部等人才服务阵地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融入心理健康关爱元素,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压力管理沙龙、心理咨询体验、团队建设活动等,将心理关怀深度嵌入人才服务体系,全方位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切实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