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5/2025-78011 | 成文日期 | 2025-08-05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萧综法提字〔2025〕14号 | 有效性 |
周广雅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范管理夜间经济与路边摆摊的提案》收悉。经我局主办,区商务局、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市场监管局、区交警大队协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夜间经济的特色和错位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萧山主城区为中心,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钱江世纪城为两翼,以开发区、瓜沥等平台镇街为多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夜经济布局体系。在对面上流动摊贩开展持续管控的同时依法开展流动摊贩疏导点建设工作,助力城市市容秩序提升与夜间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区商务局在承接杭州市夜间消费“明星”示范店及夜间餐饮集聚示范区政策的基础上,牵头出台我区支持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具体为:支持培育夜经济街区,对经认定的省级、市级、区级夜经济特色街区(示范街区),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是加强摊贩治理。我局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执法整治,着力化解流动摊贩无序经营难题。一是加强行业指导。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普查、信访核查等数据梳理问题点位,向属地镇街发送管控提示单31份,督促属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摊贩日常管控。二是加强执法整治。由属地街道牵头,城管、公安、市监、交警等多部门联合对向旭路、城厢泰富广场等9处摊群聚集的点位开展劝导及执法查处工作,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468起。三是加强科技应用。依托萧山区视频共享平台,申请数字监控共计333路形成监控矩阵开展日常监管,同时与智投低空经济平台开展合作,探索无人机巡查流动摊贩场景落地,为全区流动摊贩运行态势及重点点位管理提供数字支撑。四是加强源头治理。区交警大队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流动摊贩使用电动三轮车(含四轮)源头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开展源头检查27次,查处提供违法改装服务企业2家。
三是推进疏导点建设。去年以来,我局将疏导作为流动摊贩管理的重点手段,推动镇街疏导点建设,助力夜间经济发展。一是6月份牵头召开全区流动摊贩治理工作部署会,以市级《室外无照经营疏导点设置指引》为基础,就疏导场地设置、配套设施、准入退出等内容向相关部门、各镇街宣贯和部署。二是在疏导点建设过程中严格运营制度,要求属地镇街和运营单位确保重油烟摊贩安装油烟净化器、开展噪音测试、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疏导点便民不扰民。三是探索尝试夜市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如今年7月投入运营的新塘街道东城印象夜市,采取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对疏导点内摊贩、卫生、秩序等统一管理,成效良好。
针对您的建议,下一步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加强相关工作,助力夜间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摊贩治理。加强面上管控,在持续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督促属地重点加强信访高发点位、重要道路区域流动摊贩管控力度。强化与交警、市监等部门间的协同治理,持续打击源头改装、非法上路、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
二是有效强化疏导管理。以东城印象夜市为样板,指导镇街加快疏导点建设,探索疏导点结合区域特色、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的落地可能。区市场监管局将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依法做好登记工作,结合监督抽检、投诉举报处置、跨部门联合执法等监管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三是拓展社会公众参与。加强流动摊贩治理宣传,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向市民宣传流动摊贩治理工作、相关法律与制度规范、现有疏导点位等信息,推动形成行业自律、监管及时、市民参与的多方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流动摊贩治理水平。
杭州市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