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9/2025-77928 成文日期 2025-08-18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30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18 15: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分享:

包志强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培育民间户外运动自治组织 推动萧山体育事业多元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萧山区红十字会、钱江世纪城管委会、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协办,现答复如下:

萧山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始终将体育事业作为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社会组织培育、应急保障完善、产业融合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社会组织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1.社会组织建设。我区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目前共拥有38个体育协会和17个镇街体育联合会。其中,涉及户外运动的协会包括:萧山区游泳协会(2007年成立)、萧山区登山协会(2007年成立)、萧山区钓鱼运动协会(2013年成立)、萧山区长跑协会(2017年成立)、萧山区水上救生协会(2018年成立)以及萧山区户外运动协会(2019年成立),各协会定期开展各类户外运动赛事与活动,例如户外运动协会已连续多年举办“环浙步道毅行大会”和“湘湖毅行大会”,游泳协会举办“冬泳邀请赛”。

2.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于每年年底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星级团队评选工作,评选依据《萧山区体育协会星级示范团队考核评估办法》,由评审专家在对照星级标准评定的基础上,通过团队自评、现场阐述、查看台账及提问等环节进行最终评定,评定结果向社会公示。星级示范团队分为三个逐级递增的档次,即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被评为星级示范团队的组织,将获得对应级别的经费补助(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团队分别给予1.5万元、3万元、5万元补助),同时根据星级称号级别,在场地、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应急救援体系与公共服务优化

一是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区红十字会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人道救助、应急救援、救护培训等工作。1.专业救援力量布局与实践。目前,全区已组建4支冠名红十字救援队,为萧山区红十字湘湖、金利浦、海盟、新希望应急救援队,分别位于闻堰、浦阳、瓜沥、所前等地。救援队积极参与全区及属地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工作,为湘湖半程马拉松、各类湘湖毅行、湘湖水域应急救援以及户外运动展等活动提供专业应急保障。2.救援知识普及与协同机制强化。区红十字会以“救在身边”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多维举措提升全区应急救护能力。一方面,广泛开展救护培训与知识普及,截止6月底,红十字会系统共组织应急救护持证人员培训180场,新增全区公共场所AED点位救护员50人、养老护理员救护员86人、应急救护持证人员8871名,开展群众及青少年普及培训102场,覆盖1.7万人。另一方面,强化跨部门协同筑牢安全防线:联合G60沪昆高速公路萧山东收费站成立杭州首个高速红十字救护站,配置AED等急救器材并对40名一线员工进行应急救护培训;联合区邮政管理局开展邮政快递行业应急救护培训,选拔6名队员进行集训并获市级比赛第三名;联合省交通投资集团、区公安分局、区委党校等多单位开展专项培训,为守护全区群众生命健康、筑牢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防线提供保障。

二是公共应急服务能力提升。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开放湖山广场、城山广场、定山岛、跨湖桥、掬星岛、下孙、清虚轩、来新夏书院、金融小镇会客厅9处固定驿站和1处街车流动驿站,其中定山广场驿站以健康运动为主题,打造测速排行系统、AI数字人、自助淋浴服务等智能化运动互动体验点。此外,在旅游旺季期间的法定假日及周末安排站点志愿者,提供便民服务。奥体中心体游馆等竞赛场馆已经实现AED配置与红十字阵地全覆盖。亚运期间,场馆工作人员、赛会志愿者应急救护普及率实现100%;进入运营期后,场馆运营公司联合区红十字会开展全员急救培训与取证活动,共计218人成功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三、“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我区引进国际知名户外运动赛事,如斯巴达勇士赛、强悍泥人儿童障碍挑战赛等,持续培育区级品牌户外运动赛事,如湘湖半程马拉松赛、戴村山地越野赛等,举办全民性户外运动赛事,如还浙步道毅行大会、湘湖毅行大会、萧山钱塘江竞潮·半程马拉松赛、元宵冬泳邀请赛等,并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路径。

一是以赛事为媒,打造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湘湖依托12公里登山游步道,将自然生态与运动健康理念结合,既满足专业训练和大众健身需求,也为大众提供多元健身选择。通过持续举办湘湖半程马拉松赛,引进2024世界尾波滑水锦标赛、2025年全国滑水锦标赛、2025 UCI格兰芬多世界系列资格赛中国杭州湘湖站(个人计时赛)等赛事,提升国际知名度,逐步成为集竞技体育、大众健身、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休闲目的地。戴村镇则凭借石牛山森林公园、萧富森林古道和仙女湖等独特山水资源,构建起完善的户外运动设施网络,包括8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20公里森林骑行道和14公里彩色林带。通过连续多年举办山地越野赛、跑山赛、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并引入斯巴达勇士赛等赛事,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顶尖运动人才、教练和团队前往参加,显著增强了戴村镇在国际国内运动休闲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戴村镇深度开发特色线路,导入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高空秋千乐园、云石滑翔伞基地、云山峡谷漂流、峪岘露营、戏水乐园等网红项目,促成各景点抱团联营,将镇内运动休闲项目“串珠成链”,构建集运动、休闲、文旅于一体的山顶“赛事+旅游”综合体。

二是以多元载体为支撑,激发体育产业活力。1.特色小镇带动体育产业提质升级。戴村郊野运动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运动休闲乡镇,聚集森奥体育发展、云上旅游开发、笠帽顶体育运动等体育企业,构建起以运动休闲为核心,结合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及旅游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赛事引流与项目联动,帮助村集体每年固定增收260余万元,促进周边就业300余人,年均游客数量45万余人,有效带动民宿经营30家,年营业额3500万元,农产品年销售5000余万元,实现以运动休闲“小切口”,打开乡村共富“大文章”。瓜沥棒球小镇以棒球产业为核心,建成标准棒球场和训练基地,今年完成二期改造升级,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自建成以来,已成功举办“瓜沥杯”亚洲女子棒球城市联赛,连续举办四届全国女子棒球锦标赛、三届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2组等国家级赛事,累计为当地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小镇已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正式授牌成为“亚洲女子棒球发展与训练中心”“中国国家女子棒球队训练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2.人才项目引领体育产业落地。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我区积极与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郑思维对接。今年年初,该团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体育馆签订场地运营合作协议,运营西电羽毛球馆及游泳馆,并于6月7日正式开业。项目集合羽毛球培训、赛事举办、康复理疗、健身服务、国际羽毛球中心等功能,打造集专业性与综合性于一体的新型体育产业空间,既提升了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也为大众提供了更高品质的运动健康服务。

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打造‘运动数字中台’,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对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和保障户外运动安全具有积极作用。经与区数据局协同研究,可提供三方面支撑:一是平台基础,可依托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提供基础资源支持;二是数据支撑,支持并配合做好体育相关数据(运动轨迹、赛事、人才等)的归集、治理工作;三是数字化项目立项审核指导。

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纳,有序梳理。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持续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完善应急救援与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育+”融合发展,并积极推进相关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