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早上,阳光已带着灼人的温度。上午 9 时 ,萧山水务南阳营业所内,管网组组长高水木制定完当日巡检计划,便整装出发,开始了一天的供水管网巡检工作。
供水管网是城乡建设的命脉,承载着为居民提供稳定、安全水源的重任。今年59岁的高水木已经在南阳供水管网运维岗位上默默耕耘 25 载,这期间,他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供水脉络,用汗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水生命线”。
烈日当空,高水木来到南虹路上的一处阀门井前。此时路面已蒸腾着滚滚热浪,井盖在烈日暴晒下滚烫灼手。他拿起撬棍、钩子等巡检工具,先将隔离锥桶在周边整齐排列好,随后俯身娴熟地用工具掀起井盖,目光专注地检视着阀门状态。“这一片 200 多米的管线大概供应三四十户人家,阀门状态直接影响供水压力。” 高水木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顺时针将阀门全部关死,再逆时针全部打开,“必须检查有没有卡顿,一旦不能全开,就会影响供水压力,楼层高又没装泵的用户可能就会感到水流变小甚至没水可用。”
“每隔一到两个月,我们就要把辖区内全部设施巡检一遍。”20多年的工作生涯,让高水木成了行走的“供水管网活地图”,辖区内每条管道的口径、每个阀门的更换时间、每处节点的运行状况,他都了然于心。
“你别看我只是打开井盖、拧拧阀门,这可不是走走过场。”高水木展示了判断阀门是否正常的诀窍,“如果两边压力相等,开关阀门会很顺畅;要是这边三公斤压力,那边一公斤,有了压力差,拧起来就会很吃力,这说明阀门有问题了,老百姓没水用着急,我们更着急,所以必须把设备维护好。”
仅仅检查了两个阀门井,高水木的衬衫后背已完全湿透,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下一个巡检点因村道狭窄,车辆无法通行,他便收起工具徒步前往。
尽管如今高科技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和精度,但人工巡检依然不可替代。“不能光走走,要看、要听、要摸。” 高水木解释道,路面有清水渗出可能是管线漏水,而有些地下漏水从表面根本看不出来,只能通过用户反映水压低等情况判断。这些细微异常,往往是高科技设备难以量化捕捉的。
为保障夏季高峰供水安全,高水木主动加密了巡检频次。如今,他每天巡检的车行里程达三四十公里,徒步巡检至少三次,总里程保持在四五公里。这不仅是对体力与耐力的考验,更是对责任与担当的检验。
“我马上就要退休了,别人都说我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我真的很热爱,很有成就感。”高水木的话语朴实无华。25年来,他用每一次精准的预防性排查,践行着对城市供水安全无声而坚实的承诺。用汗水铸就了城市供水的坚固防线,守护着这条关乎民生的 “生命线”。( 靳林杰 高圣威 通讯员 李梦婷 章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