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招工难、停车难,现在的社区不仅开通了接驳班车,还通过改造闲置楼栋,解决了公司400多名员工住宿问题,在中国视谷产业社区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紫光未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道。
这正是萧山以党建引领产业社区建设的缩影。近年来,萧山区以“产业生态化、服务增值化、生活社区化”为目标,建强产业社区党组织,带动治理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协同发力,推动全区11个产业社区从“管理单元”向“服务枢纽”转型,让社区既“产”出效益,更“住”出温度。
聚焦企业所需所盼
“烦恼指数”变“幸福指数”
企业急需新厂用地、助企政策不熟悉、接驳班次不够、外来人才安居问题……这些让企业、人才“头大”的痛点、难点,在中国视谷产业社区推出的“烦恼指数”图中一目了然。
坐落于湘湖之畔的中国视谷产业社区,汇聚云尖信息、先临三维、紫光未来等300多家企业,8000余名人才在此安居乐业。2024年,视谷社区视觉智能总产值更是突破125亿元。为了充分了解园区内企业及人才的诉求问题,我区以中国视谷产业社区为试点,创新性构建企业“烦恼指数”治理机制,让300多家企业的发展痛点变得可视化。
何谓“烦恼指数”?简言之,就是企业、人才及治理的“问题清单”。
“我们主要依托‘企呼我应’‘民情双访’等途径,将社区内企业、人才及治理的烦心事及动态处置情况都归集起来,设置助企、人才、治理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根据影响范围度、治理紧迫度、政策关联度实现问题量化与分层管理。”中国视谷产业社区负责人陈冠棠介绍道。
比如,在生成指数的核心环节上,根据科学计算方法,已处置问题占比换算成百分制记为“幸福指数”,未处置问题占比换算成百分制记为“烦恼指数”;为了更加直观、简洁反映产业社区“幸福指数”变化,还进一步构建了产业社区评价方法,其中五星产业社区要满足的条件是“幸福指数”≥80分。
“烦恼指数”每降1个点,都意味着实实在在的问题被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期盼也一一落地。今年6月,中国视谷公交接驳专线新增的线路开启试运营,员工们上下班更方便了;8000 余名人才在这里不仅能专注研发,更能在咖啡馆里轻松社交,在健身房里释放压力,在定期举办的音乐节里拥抱创意……
“今年以来共收集诉求324件,办结率100%。接下来,视谷社区将力推助企服务范围全覆盖、服务品质再提升,争取大小‘烦恼’都被倾听,‘幸福指数’超过90分。”陈冠棠说。
服务“沉”下去 发展“活”起来
效益“显”出来
“租赁厂房审批仅用15天,春节前就顺利投产!”杭州宝利嘉轴承公司负责人对河上镇膜力产业社区的高效服务印象深刻。针对企业扩产需求,膜力产业社区党支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快速匹配1.6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同步解决水电污等配套难题,助力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同样受益的,还有杭州萧山红旗摩擦材料有限公司。面对企业2.55亿元产业化项目的用地需求,会同区级部门启动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46亩工业用地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建设”。
作为聚焦新材料产业的社区,河上镇膜力产业社区正用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梗阻,让“党建链”成为串联产业、人才的“金纽带”。
“针对以往园区管理不够深入的问题,我们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让企业管理的‘一揽子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从原有各办线多头管理,变为产业社区统一指挥。”河上镇膜力产业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泽轶说。
不仅如此,该社区还以助企陪跑服务为牵引,开展“民情双访”膜力专访活动,推出“零距离”社区专属助企服务清单37项,截至目前解决企业需求事项78件;打造“河你益企”助企法治化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顺利调处劳动人事纠纷21件,帮助科百特办理“离职人员非法利用科百特知识产权案件”,为科百特挽回大额损失。
服务下沉的温度,也在产业工人心中可感可知。科百特员工汤幸尧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园区内的膜力产业社区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几分钟就为家人办好了医保共济业务;青年“膜法”学院工匠技能学堂的推出,激发了社区青年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截至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期,受益员工达400余人次……
同时,位于传化科技城的海归小镇产业社区也在发力,以青创里、友时光、海智荟为核心,加快构建“工作+生活+学习”三圈层15分钟可达的混合生态,人才归属感更强了。
从精准治理的“烦恼指数”,到贴心高效的“陪跑式”服务,再到活力迸发的产业生态,萧山区以产业社区为“小支点”,正有力撬动产城融合的“大文章”,让产业社区持续释放聚合产业、繁荣社区、温暖人心的“强磁力”。( 王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