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营商环境,则是创新生态的“阳光雨露”,助力企业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我区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自觉,问企所需、知企所盼、解企所难,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最懂企业需求的营商环境优质地,让创新者专注创新、创业者安心创业。
“无事不扰”有尺度
浙江百强传动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於再明,是与政府打了多年交道的“企管家”。最近,一条入企检查预告信息让他不再有“迎检顾虑”。在检查预告信息上,他可以看到详细的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部门等。“现在检查有预告、过程有记录,方便我们安排生产经营,为执法部门点赞!”他说。
入企计划早知道,计划之外无检查。“预告式检查”等方式,正是我区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机制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区创新制定《萧山区入企执法和服务标准》,细化服务事项157条,推动涉企执法规范化、服务精准化。明确检查事项清单、严控检查频次、实行计划任务统筹……通过“综合查一次”改革,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让涉企检查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
“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咱们今天去赛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义桥镇,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开展检查。
执法队员出示执法证件,亮出“行政行为码”。公司相关负责人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检查内容、依据、在线评价等一目了然。现场,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特种设备、消防部门检查消防设施、环保部门检测治污设施。结果显示,企业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工作人员仅对个别细节问题现场指导,未作处罚。
“无事不扰”的承诺,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来兑现。在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全区执法数据,实现动态监管;设置“敏感期静默”机制,既有效约束了行政权力,也切实为企业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除安全生产、突发应急、走访慰问等特殊情况外,法定节假日原则上不入企,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前后还额外延长20天静默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司法局开展涉企行政处罚“三书同达”,由执法部门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风控法务指导意见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既警示违法风险,又指明整改路径。杭州某环保科技公司因设备故障被处罚后,通过意见书指出的12项风控法务指导完成整改,3个工作日内即获信用修复。
管住风险,无事不扰。如今,全区涉企行政检查总量大幅下降,不仅企业可以轻装上阵,执法部门的效能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有求必应”显温度
“现在,碰到政策扶持、助企指导等问题,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就上门帮助。”杭州惠丰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边界感”,让他们能够一门心思扑在生产经营上,全力提升产能、拓展业务。
有服务,企业才能壮大。如果说“无事不扰”是对企业的尊重与信任,那么,“有求必应”体现的正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担当与作为。
以专班为牵引,我区推出助企“二十条”、“助企陪跑员”等一揽子政策体系,积极充当企业家最给力的伙伴。通过创新开展“法护营商”十大专项行动,从保护企业权益到净化市场环境,从提速数智服务到赋能知产护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将法治建设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前不久,某电商企业寻求维权帮助。由于该企业的维权诉求情形复杂、相关问题对企业造成的伤害较大,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对此,区纪委监委与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起联动监察督办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集体研判后,制定了处置办法,有力地维护了该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分析研判,提出工作建议,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我区针对电商企业增设“企呼我应”企业诉求服务,有效提高了处置效率,进一步优化电商发展营商环境。
从“营商”到“赢商”,萧山已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今年一季度,我区签约项目总数37个,总投资242.2亿元,为我区提升产业质态、提高城市能级注入澎湃动力,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