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邻”到“睦邻” “熟人社区”串联“幸福圈”

发布日期:2025-07-07 09: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在新时代“熟人社区”建设过程中,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是重要标尺。今年4月,我区召开专题推进会,以“邻”为桥,探索“熟人社区”新模式。如今,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建好“熟人”阵地、健全“熟人”体系、培育“熟人”文化,已然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为基层注入友邻力量,让居民的幸福感“满格”。

“青年友好”更聚力

在盈丰街道亚韵社区亚韵下沉广场,亚韵邻里中心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亚韵社区总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目前入住7300户,约17000人,其中85%以上都是年轻人。社区从成立之初起,便致力于构建青年深度参与的“熟人社区”生态,打造青年群体友好场景。目前,社区青年活动的立体“生态圈”已初具雏形。

走进潮创社·亚运人才会客厅,亚韵社区居民钟涵思静静翻阅书籍,享受着“清凉一夏”。在这里,青年们或学习,或办公,既能参加各类活动,也能在会议室互相交流。“邻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社区举办的活动也都贴合我们的生活,大家都挺感兴趣的。”谈及入住社区的感受,她笑得很灿烂。

青年为何能在这个社区找到“组织”?在亚韵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金标看来,“青年社交”的核心,是通过地缘相识、趣缘相聚、业缘相通、志缘相融,让大家感受到新的“熟人社会”。以“青巢朋π”活力品牌串联青年文化活动,社区打造了“Happy Friday”固定品牌,形成了“让每周五都有固定期待”的仪式感,着力培育青年认同的精神“栖息地”。

与亚韵社区相隔不远,潮韵社区则以“社交魔方”为载体,在“青潮MORE FUN”的谐音浪潮中,通过首届熟人节,为陌生邻里按下了“破冰键”。

活动现场,音乐Live秀的电吉他声浪中,00后乐队用原创歌曲串起三代人的合唱;潮趣手工坊里,非遗体验和儿童彩绘交相辉映,传统纹样与现代配色碰撞出新国潮美学。咖啡品鉴师标注出巷角宝藏店铺,退休教师的红烧肉秘方引来排队“拜师”……这些散落的“生活碎片”在社团征集意见上重组,拼凑出邻里互助的共享图谱——当青创空间主理人用特色咖啡豆换得插画师的店铺手绘设计,资源置换早已超越简单的物物交换,升维成情感联结的纽带,让青春活力在社区空间里生长蔓延。

“文化融合”添活力

除了友好场景的打造,一些能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经验的培育示范点位,也正逐步形成制度性成果。两社联创型社区——北干街道星畈里未来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星畈里包括星都社区和畈里张社区,是拆迁安置社区与城市社区的融合发展的有效探索。在实践探索中,文化融合成为现有“熟人社区”破圈重塑、合二为一的可行之法。

和邻居们一起徜徉在舞蹈的海洋,社区居民杨玲玲每天都乐乐呵呵。“以前我们社区没场地,现在大家想跳就跳、想唱就唱,家门口的‘节目’变多了,退休生活也更丰富了。”通过空间融合、文化融合、发展融合三大举措,星畈里对两个社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互补,打造了婴幼儿成长驿站、星畈里生活馆、星畈步行街等一系列特色应用场景,让社区和居民真正实现共创、共享、共赢。

在义桥镇渔浦社区,“YI起拼课”公益课堂则将兴趣爱好与社区社交有机融合,为构建“熟人社区”注入新活力。多元课程矩阵,既有爵士舞等释放职场压力、塑造体态的潮流课程,也有古筝、空灵鼓、国画等浸润传统文化的人文体验项目。此外,社区创新“拼团社交”模式,通过“人数越多、单价越低”的机制,推动大家主动组队,为社区社交网络拓展提供了新的支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温度的“熟人社区”,正在让基层治理“步步生花”。未来,我区将以新时代“熟人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破解十大难题项目、打造十大友好场景、培育十大分类型示范点位,着力推动形成多元融合、协同高效治理的新格局。(蒋超 孔鹏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