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 引 号 | H003/2025-77089 | 成文日期 | 2025-07-07 |
发布机构 | 区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序号 | 目标任务 | 细化任务 | 半年度完成情况 | ||||
65 | 扩展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范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要素保障体系,落地内生裂变项目80个以上、力争100个,确保“季季有签约、季季有开工”。 | 1.制定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大比拼活动方案; 2.承办全省内生裂变现场会,输出萧山经验; 3.全年落地内生裂变项目80个以上,力争100个。 | 1.开展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百日攻坚”,启动“9060”攻坚行动,将内生裂变项目纳入萧山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进行管控; 2.在助企服务攻坚领导小组第三次例会公布一季度大比拼活动成绩,评选出一季度7家季度攻坚优胜单位和1家“攻坚突出贡献单位”; 3.以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推进为主题召开助企服务座谈会,协调9个内生裂变项目推进的堵点,明确责任部门、解决路径和完成时限; 4.召开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协调会,逐个项目进行研判,明确部门责任和问题解决路径以及挂牌公告、施工许可证领取、实质性开工和投资入统时间; 5.完成易加三维、楠源机械、聚友塑料、前进锻造、赛勒传动、方诚工具6个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挂牌拿地。 6.实现九龙厨具、鄂达精密、纳智电机、佑美实业、超尔控股5个项目开工。 | ||||
68 | 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 1.持续跟踪库内项目,重点挖掘10亿元以上“千项万亿”项目投资放量; 2.梳理100个2025年能够新开工等潜力项目,紧盯项目进度; 3.重点抓好开工时效和入统时效。 | 1-5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7亿,增速14.4%,连续5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 ||||
83 | 推动建设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1.开一场环保领域的企业座谈会 2.办一次环保领域的产业链对接 | 以工矿资源再利用装备为申报方向,完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答辩。 | ||||
84 | 持续放大视觉智能、膜材料等产业优势,五大产业生态圈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 | 1.召开视觉智能、膜材料、智能物联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领域产业链对接会5场以上 2.五大产业生态圈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 | 1.召开“萧链未来”产业链对接会“智慧地坪”专场; 2.召开“萧链未来”暨浙江省轨道交通产业链对接会; 3.召开“萧链未来”产业链对接会“古伽船舶”专场; 4.召开“智链共生 合成未来-AI+合成生物产业链创新融合对接会” | ||||
85 | 全力打造省级合成生物、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建设省合成生物制造业创新中心。 | 1.制订萧山区人型机器人专项激励政策和《萧山区人型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促进人型机器人场景应用落地3起以上; 3.完成省级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遴选认定工作、完成省级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复核工作。 | 1.制订萧山区人型机器人专项激励政策并征求意见; 2.促进人型机器人场景应用落地2起以上; 3.钱江世纪城图灵小镇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江南科技城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已进入杭州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 ||||
86 | 加快建设长三角能力中心“AI+智造赋能中心”,组织5个重点行业开展AI赋能,打造全省AI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第一区。 | 1.加快长三角能力中心“AI+智造赋能中心”二期改造建设; 2.组织5个重点行业开展AI赋能,在化纤纺织行业重点推进AI赋能,力争获评浙江省AI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 钱江世纪城图灵小镇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江南科技城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已进入杭州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已在印染、纺织、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装备制造等5个行业开展AI赋能 | ||||
87 | 在全市率先完成数改2.0国家试点任务,持续推动企业向 “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升级。 | 1.完成117家国家试点项目验收任务,推动更多低门槛、轻量化、宽覆盖的解决方案在2.0阶段实施; 2.全年培育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 | 1.召开国家试点项目企业验收培训1场,累计培训6次,覆盖试点备案企业117家及配套数改服务商; 2.国家试点行业企业数改项目,二季度验收通过39家,累计验收通过57家,数量全市第一; 3.组织大胜达、杰牌、紫光、万向精工、兆丰等5家省级未来工厂企业开展卓越智能工厂申报辅导培训,累计开展梯度培育专题辅导2次; 4.新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28家,基础级智能工厂3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2家; 5.征集年度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与数字化改造轻量化应用产品59款。 | ||||
88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营收突破1100亿元。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营收突破1100亿元 | 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4亿,增速5.2%。二季度数据尚未公布。 | ||||
89 | 优化企业梯队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家。 | 1.对标“小巨人”申报标准,开展“一对一”诊断咨询,帮助企业明确提升方向; 2.组织5场以上申报培训会,一对一分析企业申报材料,帮助企业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提高申报通过率; 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家。 | 1.完成2场省级专精特新申报辅导; 2.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增量全市第二; 3.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辅导4场,实现申报企业“一对一”辅导全覆盖,重点企业实现两轮以上“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提高申报成功率; 4.组织完成新一轮第二批重点小巨人企业申报推荐工作。 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 | ||||
103 | 进一步深化助企服务“二十条”、法护营商“十八条”,不断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助企陪跑员”等机制,持续打响“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努力当好企业家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企业家安心发展。 | 1.迭代升级助企服务“二十条”,体制化破解一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2.深化“助企陪跑员”制度,强化跟踪问效,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以上、新雏鹰企业10家。 3.迭代完善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 4.开展安企稳企相关工作,做到重在平时、靠前服务、闭环管理、责任到人。 | 1.助企“二十条”精进,多维赋能增效,重点围绕行风监督、创新产品首购首试首用、政策兑现、企业账款清欠、出海拓订单、推进政企合作等方面攻坚突破。其中召开各领域创新产品推进会13次,区内国企采购群内优质创新产品(招投标萧山产品入选)已突破亿元;政策兑现进度加快,全面梳理2024年及以前全区涉企未兑现政策(不含涉企人才、一事一议等政策)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形成专报提交区四套班子联席会,截至目前,普惠政策扶持资金累计兑现10.45亿元,预算执行率为47.5%。 2.涉企问题攻坚,精准闭环破难。走访了四大平台和部分镇街平台,以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的形式,了解产业形势、倾听企业诉求、寻求堵点痛点破解之道。截至目前,专班累计收集涉企问题126个,已闭环110个,正在推进16个。形成区级优秀案例15个,推动“一件事”向“一类事”机制形成X项。 3.陪跑全程发力,梯队育强加速。全区53名陪跑员完成726家陪跑企业的900余次对接,建立并每月更新陪跑档案。发现问题243个,解决160个。召开一次陪跑员座谈会,多名陪跑员围绕安全生产、企业梯队培育、关税影响、政策宣贯、人才引预等方面交流发言。 | ||||
112 | 探索推进新质小微企业留萧发展保障机制。 | 1.建立“潜力燕雀”精准识别机制。结合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动态优化识别标准体系。 2.建立“租让一体”空间保障机制。以租赁优惠、股权投资、分割转让、成本控制、闭环管理等改革突破为要点,依托科创大脑等数字化手段动态跟踪企业,社会化资本科学投入,强化多部门协同,根据企业成长阶段动态给予支持。 3.建立“拔节生长”服务赋能机制。构建“普惠帮扶”+“重点培优”两级阶梯服务模式,结合我区现有的普惠、专项政策和助企陪跑行动,强化区内国有资本投入,建立相应履职尽责免责机制,促进应用场景开放,共享业务中台,重点围绕基金助力、科技共链、 人才服务等方面对新质中小微企业提供赋能服务。 | 1.召开“鸿鹄行动”改革专题会议,通过密集沟通区内核心部门、市场主体、创新载体、知名投资机构等16家,对新质中小微企业识别、保障、服务机制进行探讨研究。 2.系统梳理了制约新质中小微企业留萧入萧发展的关键瓶颈,特别在精准识别、低成本空间保障、全周期服务及投融资环境等方面的痛点堵点更加清晰。 3.与关键部门、国企、投资机构等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为后续政策制定、空间落实、服务资源导入奠定基础,形成“潜力燕雀识别”、“租让一体空间保障”、“拔节生长服务赋能”三大核心机制的初步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