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事后帮扶” 区妇联构建“一类事”综合服务帮扶体系

发布日期:2025-07-29 09: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我真的没想到,在外地打工出事,竟然还有这么及时和温暖的帮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四川来萧务工的小英一家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及时关爱。今年2月的一天清晨,她在路上因拒绝陌生男子搭讪,遭对方故意驾车撞伤,导致头部和手部受伤、停工休养,家庭陷入困境。

在了解情况后,区妇联与检察机关迅速响应,通过“全域检察e站”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小英顺利申请并获得2.5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后续,属地妇联持续跟进,为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导与情绪关怀,帮助她逐步恢复生活信心。这一案例,是萧山区推进家事纠纷“一类事”综合服务帮扶体系的生动体现。

近日,区妇联正式出台《萧山区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服务帮扶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家事纠纷“事后帮扶”阶段,通过“快速响应、分类干预、社会防护”三大机制,构建覆盖广泛、响应及时、服务精准的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服务帮扶体系。区委政法委、区妇联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协同相关社会组织,打造协同治理服务格局。

在“快速响应机制”中,《实施方案》明确了对遭遇家庭暴力等紧急情况的妇女儿童,开设“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临时庇护、法律援助等服务,确保第一时间介入保护。其中,庇护服务实现妇联、公安、民政多方联动,法律援助则通过“当日受理、审批、指派”机制保障紧急案件优先处理。

在“分类干预机制”方面,《实施方案》引入婚姻关系指导服务、重点家庭专属服务及困难妇女专项司法救助等帮扶方式。如对重复报警重点家庭,属地妇联将联合派驻律师、心理咨询师、村社干部等力量上门开展“三个一”服务,即观看一部宣传片、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提供一次心理帮扶,从源头化解矛盾、修复关系。

在“社会防护机制”上,《实施方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心理疏导服务、家庭关爱服务和家庭风险监测机制,为广大群众织密一张隐形但坚实的“守护网”。比如,在萧山区社会治理中心的标准化家事心理疏导室,市民可通过预约获得专业心理支持;而面对低收入、老龄、残疾及受暴妇女等特殊困难家庭,则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家事调解等六项专属服务。

再如,在试点镇街义桥镇,依托村社阵地打造10个公益自习室,开辟由“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服务的青少年辅导区,为青年学习群体设置的“青年自习区”、撬动家庭建设“大能量”,让更多家庭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温暖,在共情解忧中收获幸福,为建设平安萧山注入家庭力量。

接下来,区妇联将继续深化机制运行,加强数字赋能,扩大社会参与,推动“平安家庭”建设走深走实,为全省家事“一类事”综合服务改革提供萧山样板。(童宇倩  徐珈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