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明大会上海赛区 萧山学生拿下5个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5-07-25 09: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一个看似普通的白色塑料桶,在五年级学生的改造下,成了利用太阳能实现快速发酵的发酵桶,用绿色零排放的方式将需要2到3个月才能完成的厨余垃圾堆肥时间缩短到了4到5天……这样一个源于生活、改变生活的奇思妙想,拿下了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赛区一等奖,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前不久举行的这次全球发明大会上,市心小学选送的16组学生作品,共拿下了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还有8个作品申请了新型实用专利。

“在老家,爷爷奶奶就有堆肥的习惯。特别是一到夏天,异味就更明显了,然后堆肥这个过程又需要很长时间。”看到传统堆肥的弊端,五年级的王安迪和同学合作研发了“太阳能垃圾快速发酵桶”。

“最上面装有一块菲涅尔透镜,像一个放大镜,能高效聚焦阳光。透镜下方是一个装满水的水盆,可吸收阳光的热量,通过水的导热性把热量均匀传递到桶内。下面我们还装上了活性炭和海绵,用来吸收异味分子。”王安迪说。

同时,桶内还设有智能控温保压系统,能实时监测桶内温度。“这个黑色的电子模块就是测温器,上面可以实时显示温度。”王安迪说, 40℃至 60℃是微生物分解垃圾的最佳“温泉温度”,能大幅提升微生物活性,提升堆肥的效率。“普通堆肥需要2到3个月,而我们的发酵桶只需4到5天就能完成发酵。”

相比市面上多采用电力驱动的堆肥设备,这个由小学生改造设计的堆肥桶则利用太阳能,更加绿色环保。

在发明设计的过程中,方案也是在一次次实践中逐步改善。“每次都是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王安迪指着桶上一个水龙头样式的开关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里面会产生很多气体,导致内部的气压升高,想了好几个版本,发现还是装个水龙头更方便。”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去创新,是这16个作品的共同基因。比如“忘不了药盒”,用简单的小纸带呈现早中晚时间,通过撕圆片的方式,给老人带去方便和实用;一个有着“导流”功能的饮料盒,用吸管就能把盒子里的饮料喝得干干净净;光圈剥线器可以轻松剥开各种尺寸电线外皮,让电工工作更加便利;新型雨伞收纳装置不仅解决了雨水外溢、地面潮湿及卫生隐患等问题,还能收集伞上的雨水用来浇灌花卉等。

这些创意的发散和落地,源于市心小学一堂特别的科学课“数学发明法”。“我们希望能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市心小学特聘常驻专家教师常建强说,创新的关键是从0到1的这一步,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也是培育孩子创造力的核心。”

为此,市心小学积极鼓励每一个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纸上画下自己的想法,写下关于创意的说明,老师团队则会引导孩子进行改进和迭代,这16个项目便是从孩子们的想法中筛选和完善出来的。

未来,这些创新种子会生根发芽,激励更多孩子带着好奇心与创造力去探索世界、改变世界。(王俞楠 项哲斌 谢妮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