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橙红皆浪漫 为何盛夏雨后频现“绝美晚霞”

发布日期:2025-07-23 09: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壮观的火烧云 记者 赵麟溢 摄

对于生活在钢铁森林的城市居民来说,下班时遇到晚霞,真像是疲惫一天后的奖励。最近的傍晚,萧山就出现了非常壮观且等级为“大烧”的火烧云,不少人在湘湖边、钱塘江畔“追霞”成功,拍到了难遇的“世纪晚霞”。

追一场灿烂的烟霞,一般从下午六点钟开始。天色渐暗,远远的天边,无声的“火焰”爬上云幔的一角,空中的云如雕塑般冷冷矗立着,任由这“火焰”不知疲倦地烧着、蔓延着,色彩从梨黄、赭红流转为深邃的绛紫。慢慢地,这暖色逐渐被一团青墨色吞噬,暮色四合,属于城市的夜晚降临了。

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已经开始对“霞”这种自然天象有了深刻的观察体验,做出了“白云映日光而成赤色,假日光之赤光而成也”的解释。火烧云、晚霞到底是如何形成?为何夏天的晚霞总是格外震撼?

其实,晚霞和火烧云在本质上是同一种自然现象。众所周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在这几种光中,属红光波长最长,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到了傍晚,云层加厚,波长较短的绿、蓝和紫光,由于散射减弱最多,无法穿透大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这便是火烧云(晚霞)形成的核心原理。

最近,萧山进入盛夏,午后雷阵雨很多,雨水冲刷了部分尘埃和污染物,但大气中仍残留较大尺寸的水滴或未沉降的颗粒,这些颗粒就像棱镜一样,对阳光产生散射和折射。若雨后天空存在碎积云或高云,云层就可能将地平线附近的红橙光反射或散射,从而形成壮观绚丽的“世纪晚霞”。

据悉,晚霞(火烧云)的壮观程度常被爱好者划分为“小烧”“中烧”和“大烧”等级。“大烧”意味着火烧云颜色最为鲜艳,而“世纪晚霞”无疑是最重磅也是最难遇到的壮丽景观。每到了盛夏时节,尤其是台风来临前后几天,空气中水汽充沛,且雨过天晴后空气质量上佳,此时前往开阔的湖边、江边“追霞”,成功邂逅“大烧”甚至“世纪晚霞”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不过,午后雷阵雨和台风的出现,也不是说一定保证会有晚霞,傍晚时分的云量和云层高度、类型都会影响着晚霞的效果。比如,云量极厚、无风的天气较难看到晚霞;云量较厚、但风速较大,则有一定概率会吹散云层。

总而言之,晚霞的形成条件较为复杂,受到大气湿度、云层、风场、污染等因素影响,很难“十拿九稳”。想要“追霞”成功,手握几个天气预测App是有必要的,比如墨迹天气、华为天气、看天等,也可以登录“sunsetbot”网站,查看近一两天所在城市是否会有霞光或火烧云。一般来说,晚霞最佳观赏时段多在18:30—19:30,雨后初晴、云层适中时霞光最美,预报都是越临近越准确,出发前建议多查一查火烧云分析与记录网站,防止扑空。

市民朋友们,在这个平凡的盛夏,下班后别忙着回家,或许,就在某个抬头的瞬间,便能与漫天倾泻的霞光撞个满怀。(王美琳   蒋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