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大米拆散,“回炉”包装再销售,这样的“障眼法”有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日,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无证生产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大米的案件,没收大米185包、空包装110个、封口机1台,并对当事人罚款50000元。
这是我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镜头之一。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风险隐患,建立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重点食品品种、重点问题隐患“三张清单”,以全区所有行政村为整治范围,强化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农村农贸市场以及农村地区食品销售主体的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存在的食品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行动至今,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675家,发现问题414个,均已完成闭环处置。通过“一镇一函”的方式,对19个镇街发送排查整治工作提示函,指导镇街强化属地管理。
针对糕点、肉制品等食品,我区还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专项监督抽检,已抽检1060批次,发现不合格25批次,全部进行立案核查处置。对于隐患排查、举报投诉和专项抽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则强化案源信息分析研判,全区共立案查处案件65件,罚没款35.5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件。
除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我区还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监督协会志愿者力量,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社会监督检查,排查小餐饮店食品安全隐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农村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强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力度,严管重罚各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蒋超 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