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数智重塑教育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我区举行。
据悉,自2000年新教育实验启动以来,全国已有220多个区县加入这一教育探索行列。为何今年这场汇聚前沿教育智慧的盛会会选择萧山,或许可以从现场找到答案。
“在萧山中学,我们为每个题目都打上了编码。”萧山中学鲍成章老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介绍了学校的智慧作业系统,“这个编码就像我们商品的条形码一样,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这道题考察了什么知识点,考察到了怎么样的水平,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做对或做错这道题,来判断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随着大量题目数据的积累和完善,智慧作业系统也变得更加智慧,不仅能满足各个学科日常教学的需求,还能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作业,及时记录、分析和赋能学生个体的成长。目前全区已有125所学校试点开展智慧作业项目。
同时,江寺小学项方丽老师的支教故事,也让参会人员真切感受到萧山“数智教育”在促进城乡教育共富路上的生动实践。
一根网线,不仅让萧山与龙泉的孩子们结成了长期互动的“云端伙伴”,更架起了两地教师协同备课、资源共享的连心桥,让优质教育养分跨越山海。
这背后,是萧山主动打破“学校围墙”的努力——通过持续推进数字资源普及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萧山每年新增网络学习课程300余门,构建起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景化、多样化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管理系统,打造了内容丰富的“微课云集”资源库。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更通过动态管理与智能推送,让教育智慧如同活水般流动,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公平。
此外,今年成立的萧山AI智研讲师团,利用智能体创编平台,助力食堂就餐管理、课堂点名、英语作文批改、会务奖状查询等,还将这些实例融入《智能体系列课程》中,用于全区教师培训,引导更多教师在AI浪潮下从“观望者”转变为“实践者”。
家长云学堂,已经开展了48期,从亲子沟通技巧到数智时代的家庭教育智慧,与时俱进的内容,让这里成为了萧山家长的“云端充电站”;“尚学萧山”数字平台,开发了萧山教育数智驾驶舱、党建数字化、家校社协同治理、学校膳食管理等应用;萧山“湘湖好少年”评价模型,探索基于过程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每个孩子建立“数字成长档案”……这些点滴都是萧山深耕“数智教育”的生动注脚。
作为第一批实验区,从2006年开始,萧山种下了新教育实验的种子,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十大行动为路径,锁定书香校园、完美教室、卓越课程、家校共育、数码社区等重点项目,赋能学生成长。目前,萧山已培育出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1所、优秀学校23所。
如今,在“数智教育”探索下,萧山教育数字化指数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三,还相继获批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和“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等荣誉。
“萧山践行新教育的精神气象,令人感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以数智化赋能教育创新,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是回答时代命题、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必由之路。(王俞楠 朱佳鹏 郎露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