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钱江世纪城,一栋现代化办公楼里,一群怀揣航空梦想的科技精英正埋头研发着国产航电设备。这里,就是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龙兴航电)。它不仅设立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还拥有市级专家工作站,是一家专注于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全力推动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自2020年成立以来,龙兴航电凭借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全球航空电子领域崭露头角,为中国大飞机产业和全球民航产业注入了强劲的“中国智造”力量。
破局而出,引领航空行业风向标
走进龙兴航电,墙上挂满的专利证书和资质认证无声地记录着这家年轻企业的发展足迹。成立近5年来,龙兴航电相继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重点专精特新企业等重量级荣誉,并成功跻身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如今,公司不仅拥有100余项知识产权,近30项授权发明专利,还成功完成了五轮融资,估值突破10亿元大关,这一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其在航空电子产业构建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我们自主研发的三大拳头产品——WQAR(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ELT(紧急定位发射器)和驾驶舱LCD显示屏,打破了国外企业多年来的技术垄断。”市场商务部总经理曾招鹏指着展示区的设备介绍道,“像以前飞机出事,黑匣子都要送到欧美解码,耗时费力不说,关键数据还掌握在别人手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WQAR不仅传输速度比国外产品快,存储容量也更大,关键价格还便宜,真正实现了中国人对自己航空数据的完全掌控。”
然而,这些先进的设备背后是一个无比严苛的适航认证过程。从极寒到高温,从雷击试验到强震冲击,26个章节、上百项“魔鬼测试”缺一不可。“这就像给设备做全身体检,连最微小的‘健康隐患’都不能放过。”曾招鹏形象地比喻道。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品质追求,让龙兴航电的产品相继拿下PMA、CTSOA和STC证书,并参与制定了中国行业标准。2024年,企业研发的航空扬声器顺利取得了CTSO认证,再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凭借着这样卓越的实力,目前,龙兴航电已同中国商飞、中国电科、国航、东航、顺丰航空、圆通航空及国内主流低空飞行器主机厂等主要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成功获取数亿元合同订单。这些合作不仅是对龙兴航电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同发展,打造“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在龙兴航电的创新征程中,协同发展已成为最鲜明的标识。2024年挂牌成立的市级专家工作站,犹如给企业装上了创新“加速器”。“工作站组建了一支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廖桂生教授领衔的12人专家团队,这支团队既掌握顶尖实验室的前沿理论,又能精准对接产业一线的实际需求。”曾招鹏介绍道,目前,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模式,工作站已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这些成果不但助力龙兴航电的技术研究入选浙江省科技厅“尖兵”研发攻关项目,还为龙兴航电在航电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
而这仅仅是创新火花绽放的序曲。公司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联合共建的航空电子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正在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创新生态。该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配备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和测试平台,建成后,将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未来,这个创新枢纽还将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成为孕育航电领域高端人才的摇篮。
这种创新生态犹如一台精密的“能量转化器”,将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高效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龙兴航电营收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0%;其中一款核心产品已顺利通过各项严格测试,蓄势待发,即将进军市场,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研发投入高达1个多亿,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充沛的创新势能。
培育新质动能,拥抱低空经济新蓝海
航空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近年来,在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中,龙兴航电以创新为笔,以人才为墨,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在人才培养方面,龙兴航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双轮驱动”模式。对内,公司建立了覆盖全职业周期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对外,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公司140多名员工中,有3名院士,硕博比例超过50%,研发人员占比近七成,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推动着航空电子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面向未来,龙兴航电以昂扬之姿开启崭新征程。在国产航电领域,将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方案”;在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力推进eVTOL航电系统研发应用,引领万亿级市场创新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服务全球航空市场”。这不仅是龙兴航电的使命宣言,更是全体龙兴人的坚定信念。从国产大飞机到低空经济新业态,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构建,龙兴航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自主可控为根基,为中国航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潘佳佳 张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