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起,《杭州市萧山区关于坚持科创引领赋能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细则》)将正式实施。萧山再次加码科创政策,加速教科人一体贯通融合,助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企业培育更细化
如今,萧山有23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梯度合理、协同共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也是萧山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的坚实基础。《新细则》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推出了精细化培育体系。
比如,在国高企的培育中,萧山分层分类提出了激励机制:按杭州市政策对首次认定的国高企,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重新认定的国高企,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对首次上规模的国高企,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上规模的工业企业首次认定国高企的,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
萧山还升级了“5213”政策,为科创企业提供从初创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持。其中,初创型项目最高扶持1000万元,产业化项目最高扶持3000万元。而政策的扶持期合计最长可达10年。
“长达10年的扶持期,就是希望可以更好地追踪、赋能企业的成长。”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萧山将坚持陪“硬科技”长跑,以“耐心”浇灌初创企业,让创新有更多生长的机会、更广的生长空间。
研发支持更有力
“创新投入大、试错成本高”一直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拦路虎”。为此,萧山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新细则》中明确,每年安排不超过1.5亿元资金用于企业研发费用补助。
此外,萧山每年还将安排不超过3亿元资金用于项目研发费用补助,对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经评审认定后可申请研发投入补助,最高按照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的3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年度最高1亿元。
相比上一轮科创政策,《新细则》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精准支持,通过阶梯式补助机制,引导工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新细则》提出支持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有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且近三年来年度研发费用总量首次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近三年来年度研发费用总量首次达到1亿元、3亿元、5亿元以上的,再分别给予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创新保障更坚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创新服务保障上,萧山重磅提出了“安心宝”政策,以先研后付的模式,让企业无需在合作初期就背负沉重的资金压力,也缓解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同时,对于采用“安心宝”制度与科创平台开展合作的企业,区财政将按照企业对该合作项目实际合作经费的3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萧山还积极探索保贷联动机制,鼓励企业和科创平台在合作前自行选择由保险公司为其量身定制的科创保险,区财政给予企业80%的保费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还将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支持企业利用科技贷款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此外,《新细则》还集成科技贷款、科技保险、风险池优化、创新券推广等组合拳,通过全要素保障体系建设,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营造“敢创新、能创新” 的良好生态,全方位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王俞楠 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