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 萧山故事国际传播“出海”更“出彩”

——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之实施主流舆论聚力行动

发布日期:2025-05-20 09: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构建高水平舆论引导机制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强化对外传播重点平台建设

■记者 靳林杰 朱佳鹏

北山通览上悬挂着一句话:萧山走向世界。

年复一年,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而让“萧山故事”传遍世界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如何将一个立体、全面、生动的萧山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关于这个问题,萧山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加强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国际传播品牌。

萧山故事在国际传播上,已然实现了“出海”更“出彩”。

壮大传播矩阵

让萧山声音传播得更远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平台建设是关键。

在路径上,萧山一方面 “借船出海”,大力加强与央媒、省媒的联系,努力寻求与海外平台的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国内外新闻团体来访,借“他山之石”不断拓展萧山对外宣传阵地,也让更多海外平台有了“萧山声音”。

另一方面,萧山立足本土,做好“本土方案”,依托互联网平台、海外社交平台主动发声,通过运营好“iXiaoshan”等海外账号,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国际传播品牌,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萧山力量。

事实上,萧山海媒账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不久前萧山官方外宣账号Facebook:IXiaoshan和X:ixiaoshan发布原创帖文《今年萧山区将举行超130项赛事 为经济增长添动力》,CGTN环球体育频道、新华社西班牙籍摄影记者David de la Paz(戴维)便点赞此条帖文。

正是萧山故事“有料”“可看”,才让萧山的海媒账号吸粉无数。

据悉,已有100余位大咖成了萧山的“粉丝”,其中不乏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这样的人。此外,像丹麦驻华大使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韵味杭州市级账号、文旅中国等官方账号也成了萧山海媒账号的“粉丝”,相互联动成了账号之间的日常。

目前,随着“iXiaoshan”国际传播品牌持续深化建设,一系列文化海外传播活动正在推出。“我们推出外籍主播系列融媒产品,定期组织国内外主流媒体、新媒体、网络大V参观采风活动,实现在重点央媒、省媒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刊发稿件数量逐年递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讲好萧山故事

让更多人听到“萧山声音”

故事是最好的表达媒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萧山选择了把“我们想讲”和“别人爱听”相结合,通过“精准下菜”,让萧山故事更出彩。

“国际传播不仅是内容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需要找到与世界共振的频道,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篇《新石器时代的碰撞:萧山跨湖桥遗址vs塞尔维亚莱潘斯基·维尔遗址》,在塞尔维亚相关媒体上引发热度,引发当地读者热议,并对萧山的跨湖桥遗址展开无限遐想。而一篇《冯克礼与中华第一舟|一位法国友人与中国古船文化的情缘》,讲述法国人冯克礼在萧山的故事,让不少法国读者对有着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独木舟产生好奇。

好故事的影响力,总是超乎想象。目前,像《城与城:萧山寺坞岭望江阁vs匈牙利布达佩斯布达城堡》等5篇原创稿件,陆续在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家推出,展现了萧山与外国友人的深厚情谊,共收获浏览量64.8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庆期间,萧山区委宣传部和央视频联合出品《当国风遇见国庆》系列短视频,选取湘湖、中国视谷、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图灵小镇、杭州大会展中心等代表性点位,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萧山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总观看量超1.6亿人次、海外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第一期快闪《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全网阅读量突破400万人次,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转发并评论“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

传播数据抢眼的背后,是一个立体、全面、生动的萧山形象的“长成”。

“讲好萧山故事,既需要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也需要基层实践的微观表述,这是我们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萧山将继续发现和挖掘本土的特色亮点,去找寻最触动人心的“热气新闻”,“以小见大,用温情的叙事方式,以微观层面的个性感染力折射萧山成就,用萧山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变化,展现中国之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让国外受众通过一个充满魅力的萧山,去感受新时代中国的蓬勃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