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2时许,位于我区党湾农贸市场南门外的一条50多米的弄堂里,16辆崭新的不锈钢“共富展销车”一字排开。车厢里,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时令蔬菜新鲜水灵,农户们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选购的市民,现场一派热闹有序的景象。
马路市场的“前世今生”
曾几何时,党湾农贸市场周边是另一番景象。就在如今“共富展销车”所在弄堂旁的富民路——这条一两百米长的马路上,总是摆满了菜摊。前来卖菜的农户,时常为了争抢地盘发生争吵。
而杂乱的摊位,不仅堵塞了交通,污染了环境,同时由于摊位都是地摊式的,买卖双方都得蹲着进行,体验感可想而知。
“原先马路上摆摆,像打游击一样的,还要抢地方摆,现在弄了这些摊位,大家都有的卖了,天晴落雨也不怕了,生意也好做了!”曙光村农户徐爱文的感慨,道出了不少摊主的心声。
徐阿姨说,自家大棚里上半年种些蔬菜瓜果,下半年种种草莓。只见她的摊位上摆着葫芦、番茄、玉米等,品类丰富。不时有生意上门,徐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这一切的变化,源自今年4月。当时,区供销联社下属萧山义盛中心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义盛社”)联合党湾镇镇中村启动“共富超市”项目,在这过程中,针对马路市场“顽疾”,义盛社以“GONG萧GONG富”为农服务体系为核心,创新性地将“共富超市”与党湾农贸市场中间的弄堂非机动车停放区,改造成了自产自销区域。
16辆“共富展销车”在此“安家”,拆分为47个“共富展销摊位”,配备了遮阳雨棚、门帘等设施,车身融入供销文化元素,既让市场周边提升了“颜值”,又为农户切切实实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
“我们特意选在了‘共富超市’的背面,避免蔬菜被太阳直晒,雨棚设计也能应对雨天。”义盛社办公室副主任金秋介绍。
一个多月下来,“共富展销车”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7点准时开市,成为了周边居民“菜篮子”的新选择。
多方协同下的治理升级
当然,“共富展销车”的落地,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为了保障公平性,义盛社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仅限党湾本地有耕地、自产自销的农户参与。
每天开市前,农户通过抽签的方式分配47个“共富展销摊位”以及原先位于党湾农贸市场内的30多个自产自销摊位。如此,既能基本满足周边农户的销售需求,也根治了“占位”的陋习。由于地处市场外,人流量更大,“共富展销摊位”如今成了农户们的“香饽饽”。
为了实现长效管理,义盛社出台了《自产自销摊位管理制度》,从卫生保洁到经营秩序都作出了明确规范。现场还设置了党员先锋岗,由农户中的老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此外,义盛社还联合党湾农贸市场设立党员服务岗,每日巡查维护秩序,推动摊位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现在市场周围路不堵了,环境变好了,菜摊也变整洁了,我们过来站着就能买菜,这事办得实在!”市民俞女士经常来这里买菜,一路看着市场周边发生的变化,她连连点赞。
从单一市集到“共富消费带”的蝶变
“共富展销车”不仅是农产品销售的平台,更成为了激活乡村共富的新引擎。
就在上个月28日,义盛社利用“共富展销车”农户使用外的空档时间,推出了首场“共富市集”,整合“共富超市”里的平特价商品以及本地农业企业的优质农产品,同时还搭配了一系列便民服务。
市集现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选购,各种实用便民的服务摊位前排起了长龙……“共富市集”不仅打响了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也让这烟火气中洋溢着浓浓的民生温度。
伴随“共富展销车”的运营,如今的党湾农贸市场周围,已然形成了“共富超市+自产自销摊位+农贸市场”协同联动的“共富消费带”。金秋表示,后续,义盛社计划每月定期举办“共富市集”,为本地农产品拓展销路,此外也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引入农药残留检测机制等,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记者手记
“小摊位”撬动“大民生”。从无序的马路市场到有序的“共富展销车”,烟火气还是那么浓郁,但喧闹中多了秩序,纷繁中透着生机。“共富展销车”的亮相,既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些排列整齐的“车厢”,承载的不仅是新鲜的蔬菜瓜果,更是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随着“共富展销车”的常态化运营,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这道充满烟火气的共富风景线,必将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更亮丽的色彩。(何可人 李霖达 李晶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