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造血式”医疗服务 给西部地区的老百姓带去了希望

萧山医生在旺苍留下了
一支“带不走的盆底医疗队”

发布日期:2025-05-15 09: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山海共筑健康路。近期,浙江萧山医院盆底病区的副主任医师陈晓莉,结束了在旺苍妇保院为期7个月的医疗协作。从烟雨江南到巴山蜀水,从三级医院到基层一线,这段医疗援川征程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医者初心的淬炼。

援川7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旺苍的医疗助力?

出发前,这个问题就一直在陈晓莉耳边响起。旺苍县地处山区,初到旺苍时她发现,当地女性盆底健康问题高发,许多患者长期饱受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困扰,但这里的盆底疾病诊疗体系尚在起步阶段。

作为一名盆底疾病专家,陈晓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详细的带教计划,把萧山医院成熟的“盆底功能评估—个性化治疗—术后康复”全流程管理模式规范地进行深入教学及技术指导。

援川期间,陈晓莉开展了3项盆底新技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改良术、曼氏手术、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有些手术属于旺苍县首例甚至广元市首例。陈晓莉在手术中一点一点将这种技术的细节教给医生们,从切口的选择、子宫的切除、骶前区的暴露、阴道残端的缝合、悬吊的高度等具体的手术步骤均耐心教导。从此,旺苍妇保院盆底手术水平大幅提升,盆底疾病外转率明显降低。

医疗协助不仅是治病,更要让技术扎根。陈晓莉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盆底医疗队”。

“理论授课+手术跟台+模拟实训”,陈晓莉前后组织教学查房27次,盆底疾病规范化诊疗专题培训9场,覆盖全院医护人员200余人次。她鼓励科室年轻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盆底专业,为建立一个“带不走的盆底医疗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个月、200余天,转瞬即逝。陈晓莉说,她忘不了手术台上与当地医护默契配合的每一个深夜,忘不了“两癌筛查”下乡途中翻越海拔2000米崎岖山路的颠簸,更忘不了患者康复后送来的一面面锦旗。

医疗协助是两地沟通的一座“桥梁”,随着萧山和旺苍两地医疗交流的不断深化,“组团式”“造血式”医疗服务给西部地区的老百姓带去了希望。(盛凤琴 范柯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